读音:Kēěrluódān元代 “色目人” 姓氏。乃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轰耕录》译作“苦鲁丁”。
读音:Lèwāi【综】 黎族姓。意思是野薯的孩子,世居海南东方,汉姓为高(216)。
读音:mí父庙为祢,此从父而别氏也。后汉祢衡,字正平,平原人。(见《通志·氏族略·以次为氏》)《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又音mí。”未详其源。古禰、 祢为一组异体字; 祢, 或作 “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大同、长治、晋城,江西之新余,云南之泸水,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xià yáng上阳、下阳、虢之二邑也,虢叔之后。(见《续通志·氏族略·补遗·以邑为氏》)
读音:Nínglǐ现行罕见之复姓,今福建之建宁有分布。此姓系建宁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疑此即现代出现的“璧联”姓。可能为其双亲姓氏组合而成。)
读音:lú nú卢奴,县名,属中山。(见《汉书·地理志》)以县为氏。济阳人有此姓。(见《广韵》)
读音:lǐ【源】 本为理氏,春秋时改为里氏,后居相城(故城在今鹿邑东15里),又有相里氏(6,12,17,60)。【望】 相城(17,60,418)。【布】 山西汾阳(278)、浙江上虞(279)、江
读音:Jùn【源】 见《姓苑》(15,21,63)。【变】 通“隽”姓(91)。【布】 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台湾桃园(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泸水
读音:Gǎo【源】镐京(故城在今陕西长安西南之沣水东岸),周武王时西都,以地为氏,见《姓苑》(21,62)。【布】浙江上虞(279)、河南商邱县集西镐庄(6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