忹
【源】 见《姓苑》(17,62)及《直音》(15,21)。【布】 元时饶州(故治在今江西波阳县)有此姓(63)。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 收载;《姓氏词典》 引 《五音集韵》亦收,未详其源。
元代骁州有此姓。
【源】 见《姓苑》(17,62)及《直音》(15,21)。【布】 元时饶州(故治在今江西波阳县)有此姓(63)。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 收载;《姓氏词典》 引 《五音集韵》亦收,未详其源。
元代骁州有此姓。
读音:Ālǐkǎn金代女真族姓氏,其汉姓曰 “何”。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收载; 《姓氏词典》 引 《中国风俗史》 亦载,其注云: “后改为何氏。”
读音:shì yǐn河南房氏,晋初有房乾,本出清河,使北虏,留而不遣,虏俗谓房为室引,因改为室引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收载,其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云
读音:héng【源】 ①春秋时楚大夫恒思公之后有恒氏、常氏,见《世本》(3,6,12,17,60)。 ②春秋时卫康叔支孙食采于恒(故城在今河北正定南),因氏,见《姓考》(17,62)。 ③清满洲八旗姓
读音:Dūliè【源】金时女真人姓(56,71)。 【变】①后改为强氏(13,56,71)。②或即乌烈氏(71)。③疑清时满洲八旗中之都哩氏即出自都烈氏。金代女真族姓氏。其意为 “强”。陶宗仪《南
读音:ér mén耏门氏,宋有耏班,以守其耏门,故以为氏。(见《尚友录》)
读音:Jiālǔ【综】 元时姓。元世祖时有迦鲁纳答思,畏吾儿人,通天竺教与诸国语(21,57,60)。元代畏吾儿(今译作“维吾尔”) 族姓氏。元世祖时有迦钱·纳答思,通天竺教及诸国语。《元史》
读音:mào juàn【综】 北魏时南方有茂眷氏,后改为茂氏,见《魏书·官氏志》(7,17,27,70)。一说,茂眷为茙眷之刻误(7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魏书·官氏
读音:Gǒu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注云:“‘耉’有高寿之意,当以此为姓。”或作“耈”,亦作“耇”。明代有耉秉彝,龙南县丞; 《古微书》载有耉海来。
读音:zhào【源】 ①本作肁,户之始也,见《说文》。当以户为氏(60,62)。②战国时赵大夫肇贾之后,见《国策》(60,62,91)。③清时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后有改姓肇者(180)。今满族姓(18
读音:Gǔ【源】 ①系自嬴姓。谷伯绥之裔,以国为氏(7,12,17,60)。②系自姬姓。周公族之后(8,60,62)。【望】 襄阳(60),广陵(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