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óng

弘姓源于祖上名字。春秋时卫国大夫弘演,为国君所器重,其后世子孙遂以弘字为姓。

弘姓早期活动于河南。

弘姓历史人物有唐代高僧弘忍,禅宗五祖,其弟子慧能、神秀,分创南、北二宗,为禅门南北宗之始。清代诗画家弘,号一如居士。善画山水花木,也善书法,尤其擅长篆隶,工诗词。

弘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五十二位。


【源】 春秋时卫大夫弘演(一作弘延)之后,见《风俗通》(1,7,12,17)。【变】 ①唐时避讳改为洪氏(7,17),一说,改为李氏(60)。②宋时庙讳中六姓之一,改为〔��〕(9)。【望】 华阳(17,418)。【布】 台湾台北(64,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弘恭,汉时沛人,宣帝时中书令(1,12)。弘咨,三国时吴国孙权之姐夫(1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朔州、忻州、河南之义马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风俗通》 云: “卫大夫弘演之后。”此以名字为氏。《郑通志·氏族略·总论·避讳》又载: “弘氏避唐明皇讳改为洪氏。” (按: 明皇讳“隆基”,不知其何以讳“”而不讳“”,《姓氏考略》 曰: “唐避讳,改李氏。”《姓氏词典》 云: “唐高宗李治之子李弘,曾立为皇太子。” 因讳“”,较郑樵所说有理。) 又,《姓氏词典》 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宋朝避讳,改为洪。今居丹阳 (今江苏境内)、豫章者是也。’ 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宋初追尊为宣祖。”

汉代有弘恭,中书令; 三国时吴有弘咨,曲阿人; 晋代有弘讷。

猜你喜欢

  • 達怛

    读音:Dádá【源】 达怛即鞑靼,当以部为氏。唐时敦煌有此姓(232)。

  • 读音:fú【音】 亦音蒲(Pú)(91)。【源】略阳苻氏,出自汉武都白马氏之后(70)。其先盖有扈之苗裔,世为西戎酋长。始,其家池中蒲生长5丈,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又,晋永和六年,苻洪以

  • 读音:kě【源】 ①见《姓苑》(15,21)、《汉书·货殖传》(15,63)。②北魏时渴侯氏、渴单氏之后或有改姓渴者(62)。③宋时吐蕃部人姓,见《宋史·吐蕃传》(101)。【布】 四川武胜(321)

  • 读音:qú【源】周之支派又有鞠氏、鞫氏(19,21)。周文王之子唐叔虞之后,在戎狄者为狐氏,晋有狐鞫居(即续简伯),子孙以鞫为氏(60,62)。【人】鞫咏,宋时进士,任监察御史(24)。鞫以正,明嘉靖

  • 朶倉

    读音:Duǒcāng藏族姓氏。本部落名,或以部名为姓,略而称“朵”。见 《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 武仲

    读音:wǔ zhòng【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孝公之子驱,食采于臧(故城在今山东栖霞东北)。其后裔臧武仲之后,以武仲为氏(6,12,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 读音:rǎo绕氏,秦大夫绕朝之后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

  • 伽乃

    读音:Jiānǎi【综】 铁哥(亦作特尔格),伽乃氏,元时迦叶弥尔(一作克实密尔)人,出西域筑乾国(57)。清《续通志·氏族志》作〔嘉纳克〕(24)。

  • 都爾哈

    读音:Dūěrhā【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喀喇沁(23,63)。 【人】都尔哈楚布果尔,清蒙古镶红旗人,世居喀喇沁,顺治中从征贵州及败郑成功有功,授云骑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 读音:Mèi【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据《姓考》注云: “以邑名为姓氏。妹,一作 ‘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