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iē

【源】 见《万姓统谱》(15,21)。回族亦有此姓。【布】 四川中江(345)、安徽淮南(362)、内蒙古乌审旗(369)、江西萍乡(371)、云南泸西(374)、甘肃民乐(62)、山西代县(335)、广灵(391)、应县、河南临颍(339)、巩县(301)、郑州、郑县、洛阳等地均有此姓。【人】 帖晏,明时马平人,正德中任龙川县知县(16,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通海、陕西之韩城等地有分布。回族、汉族有此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大全》亦收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姓氏词典》音tiě; 或音tiè,亦现行姓氏。(按:帖之tiē、tiě、tiè声调有别,疑为不同地区方音所致,实为一姓。) 或为同姓之分族。姑兼收以备考。

明代有帖晏,官龙川知县。

猜你喜欢

  • 读音:tóu【源】 ①系自姬姓。周畿内侯郇伯,从桓王伐郑,投先驱以策,赐姓投氏,见《风俗通》(1,7,9,11,12)。②春秋时晋逝敖之后有投氏,见《路史》(60)。一说,晋中行穆子荀吴,相其君景公,

  • 读音:Shū【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北京、上海、四川成都(91)、甘肃渭源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上海、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

  • 读音:Shí【综】 源出不详,安徽青阳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泸水等地有。汉族、傈僳族有此姓。《姓氏词典》引 《新元史》收载,“元有十嵓。”未详其源。

  • 读音:Tīng【源】 见《姓苑》(15,60)。【布】 北京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阳泉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初见于 《姓苑》,未详其源。

  • 傅索忒

    读音:Fùsuǒtè【综】 清镶蓝旗蒙古马甲令春保之妻为傅索忒氏(260)。

  • 呼爾郭布勒

    读音:Hūěrguōbùlè【综】 清满洲人姓。呼尔郭布勒特尔庆阿,清满洲正白旗人,咸丰中补骁骑校,累官至正白旗蒙古副都统(61)。《姓氏词典》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 “满族姓。清咸丰

  • 读音:lín【源】见《姓苑》(7,9,60)。又,遴为吝字之古文。又,抡才谓之遴选,或取此义为姓(60,62)。 【望】西河(17,418)。 【人】遴到云,春秋时韩大夫,著《遴子》三十篇,见《风俗通

  • 读音:zú【源】 见《姓苑》(15,21)。【布】 大陆有此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亦载,未详其源。

  • 读音:zuò【源】 ①周公之子,封于胙,是为胙伯。滑州胙城(故城在今河南延律北35里),是其国,后为南燕所并,子孙以国为氏(7,15,17,60)。 ②周公之子祭公之后有胙氏,见《路史》(60,62)

  • 比丘

    读音:bǐ qiū【综】 北魏孝文时改比丘氏为吕氏,见《魏书·官氏志》(60,62)。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收载,其注云: “代北姓,后改为吕氏。”(按: 《郑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