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ní

【源】 ①见《姓苑》(15,21,24)。一说,当以尼山(在山东曲阜东南20里)为氏(60,62)。②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71)。清满洲八旗姓尼佳氏,后改为尼氏(180)。③蒙古族姓(255)。【布】 浙江上虞(279)、余姚(389)、江苏高淳(305)、武进(314)、山东长清(317)、新泰(359)、河南临颖(339)、安徽淮南(362)、台湾高雄、台北(64,68,261)、辽宁(92)、北京、内蒙古包头等地均有此姓。【人】 尼仇刀,金时女真宁塞将军,见《高丽史》(71)。尼养德,明时山东益都人,洪武初由儒士举河南洛阳教谕(15)。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东之平度、龙口,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浙江之椒江,云南之泸水,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 初见於 《姓苑》。《姓氏考略》 注其源: ① “以尼山为氏。” 尼山,或称尼丘山,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六十里。②又注: “夷人亦有尼姓。”③ 《姓氏词典》 注云: “河南上蔡有尼庄,多此姓。”此当以姓名庄,因地为氏。④清代满族姓尼佳改为单姓“”。见 《满族姓氏录》。

隋代有尼洛周; 明代有尼养德,洛阳教谕; 又有尼江,正德举人。

猜你喜欢

  • 读音:yú【源】 愚公之后(6,10,63)。亦见《姓苑》(15,21)。【望】 会稽(17,418)。【布】 山东新泰(359)、广东顺德(363)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四川之渡口有分布。汉

  • 度禮班

    读音:Dùlǐbān【综】 元人姓。哈䚟,度礼班氏,元时曾任濮州达鲁花赤(399)。

  • 读音:shū尚书,宫名,以宫为氏。(见《姓解》)书永琇,郁林人,天顺间瓯宁县主簿。(见《万姓统谱》)

  • 读音:qióng【源】 春秋时周大夫邛叔食采于邛(故城在今四川邛崃县),遂以邑为氏(17,60,62)。亦见《姓苑》(21,24)。【变】 亦作〔卭〕(9,11,17)。【望】 蜀郡(17,418)。

  • 納伊

    读音:Nàyí【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呼伦贝尔(23,63,260)。【人】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玛朗之妻为纳伊氏(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呼伦贝尔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

  • 訛留

    读音:Éliú【源】 西夏人姓(31,101)。或即讹六氏。【变】 ①一作讹罗(31)。②清《续通志·氏族略》作〔额鲁〕(24)。【人】 讹留元智,西夏时武功大夫(24,31)。

  • 读音:Qú瞿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出自商代。商代大夫因受封于瞿上(今四川双流)而得名瞿父,其子孙后代遂以祖上名字为姓。二是以地名为姓。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商瞿,鲁国人,因生于

  • 读音:jìng汉河内令镜敛。后唐同光中有媵臣镜新磨。(见《姓苑》)

  • 读音:Fù傅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地名为姓氏,傅说的后裔。商高宗武丁在位时国势衰微,于傅岩(今山西平陆东南)找到傅说帮助武丁兴国,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后世子孙以居地为姓,形成傅姓。二是以

  • 沮渠

    读音:jǔ qú【源】 本临松卢水人,其先世为匈奴左沮渠,遂以官为氏,见《魏书》(6,9,11,17,27)。【变】 一作〔大沮渠〕(27)。【望】 河西(17,418)。【人】 沮渠晖仲归,晋时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