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iàng

向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周代有向国,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向姓。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宋桓公有子名肸,字向夫,后世便以向为姓。

一般认为向姓发源于今河南商丘一带。在先秦时期,向姓已南至湖南,西入陕西。魏晋时期,向姓在北方发展得尤为昌盛,并形成了向姓河南郡望、山阳郡望、河东郡望。如今向姓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省为多。

向姓历史人物有向宠,三国蜀汉时任牙门将。后主建兴元年,封都侯,任中部督,典宿卫兵。诸葛亮曾赞扬他的才干,后升为中领军。熙三年率兵南征汉嘉(今四川雅安北)时,遇害。向秀,魏晋之际哲

学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好读书,喜谈老庄之学,当时《庄子》一书虽有流传,但认为过去的旧注“莫能究其旨统”,曾注《庄子》一书,可惜未注完就过世了,郭象则承其《庄子》余部,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诗赋著有《思旧赋》。

向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三十七位。


【源】 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桓公之后,公子肸,字向父,其孙以王父字为氏(6,7,9,17)。②系自祁姓。春秋时附庸之国,后灭于莒,子孙以国为氏(7,12)。一说,春秋时向国为炎帝之裔,姜姓(11,17)。古向国故城在今山东莒县南。③清满洲人姓,世居匣塔子(23)。今满族姓(344)。④清时湖广施南、古时巴地之土司为向姓(72)。⑤侗(113)、彝(130)、土家(175)、苗(135)、蒙古、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河南、山阳、河东(7,21,60),河内(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湖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向姓人口40%。【人】 向戍,春秋时宋左师(15)。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鸡泽,山西之太原,湖南之芷江,江西之金溪、崇江、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河口、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壮、黎、傣、苗、仡老、门巴、土家、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郑樵注其二: ① “祁姓,附庸之国,今沂州古向城是也,子孙以国为氏。” ②又,“宋桓公之后。公子肸字向父,其后以字为氏。” 此当系出子姓。③ 《中文大字典》 据《史记·三皇纪》 注云: “炎帝神农氏,其后有向,皆姜姓之后,并为诸侯,或分为四岳。” ④土家族之向姓,为 “” 氏所改。

《姓氏词典》音xiǎng,不从。

春秋时宋执政向戌 (按: 向戌,《中国姓氏大全》引作“向戍”,误)。三国时蜀有向宠,为牙将; 晋代有向秀; 清代有向腾蛟,慈溪人。

猜你喜欢

  • 斛瑟罗

    读音:hú sè luó后魏代北姓,后改为罗氏。(见《魏书·官氏志》)斛瑟罗氏,改为罗氏。(见《通志·氏族略·代北三字姓》)

  • 和卓

    读音:Hézhuō【综】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帝)之容妃为和卓氏,系回部台吉和札赉之女(72)。

  • 明武特

    读音:Míngwǔtè【综】 清正红旗蒙古领催额尔吉图之妻为明武特氏(260)。

  • 读音:Fú福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时源自福子丹。齐国有大夫福子丹,后代遂以先祖名字为姓。二是来自其他民族。唐时,朝鲜半岛百济国不少人逃难到中原,其中有一支福富顺氏,简化为福姓。福姓望居百

  • 读音:Xīng《姓氏词典》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收载,未详其源。 (按: 㽮, 即 “星”, 疑为星姓之分族。)

  • 苑羊

    读音:yuàn yáng【源】 春秋时莒大夫苑羊牧之之后(11,12,60)。【变】一作〔菀羊〕(17,19)。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左传》莒大夫苑羊牧之后。”

  • 读音:jí【综】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 《姓氏词典》据《太平图话姓氏综》亦收,其注云: “以器具为姓氏。楫,划船用具。”

  • 读音:shēng【源】 ①春秋时蔡大夫归生之后,见《姓源》(17,60)。②春秋时晋吕甥,即瑕吕饴生,亦即阴饴生,其后以名为氏,见《姓苑》(9,11,15,60)。【望】 太原(17,60,418)。

  • 邑由

    读音:yì yóu【源】 春秋时楚大人养由基之后,避仇改邑由氏(7,9,11,17,60)。【人】 邑由养真,晋时东莞莒县人(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姓氏英贤传》注云:“楚大

  • 額惹

    读音:’rě【综】 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姓。白马人语“额惹”义为蛇,汉姓为田(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