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叱奴

叱奴

读音:chì nú

【源】 叱奴为代北部落。拓拔兴于代北,兼并他部,以本部为内姓,其他诸部随方位分之,北方有叱奴氏(60,62)。叱奴氏出高车纥奚部(242),原居囊曲河附近,北魏道武帝登国五年降魏,被迁于云中,即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云中在代郡之北,与志称“北方”吻合(70)。故叱奴氏以部为姓。【变】 北魏孝文帝时改叱奴氏为狼氏(6,12,17,27,60)。【人】 叱奴祐,北周武帝时光禄大夫(21,27)。叱奴根,北魏时纥奚部帅(21,27,242)。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后改为狼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注云: “本部落名,拓跋兴于代北,兼并他部,以本部中别族为内姓,其他诸部随方分之,北方有叱奴氏,……后改为狼氏。”则叱奴出自鲜卑族。

北魏有纥奚部帅叱奴根; 西魏有开府叱奴兴; 北周有光禄大夫叱奴祐; 又,周文帝后为叱奴氏,生武帝。

猜你喜欢

  • 和爾欽

    读音:Héěrqín【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扬什木(23,63)。【变】 清镶红旗蒙古马甲额伦泰之妻为和里清氏,镶黄旗蒙古马甲弼立克图之妻为哈尔亲氏(260),〔和里清〕、〔哈尔亲〕等似即和尔钦之异

  • 悉諾

    读音:Xī'nuò【源】 唐时吐蕃酋长有悉诺氏,见《唐书·吐蕃传》(60,62,63)。历史上吐蕃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唐书·吐蕃传》 注云: “吐蕃酋长有悉诺姓。”唐代有悉诺律、

  • 读音:Dǎo【源】 ①因避居岛屿而为氏(60,62)。②回族姓。【布】 山西太原(62)、阳城(309)、台湾南投(68,261)、河南淮阳(299)、西华、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乌拉特前旗等地均有此

  • 读音:Bèi【源】 ①贝,春秋时晋大夫采邑,因氏,见《姓源》(17)。贝氏出清河贝丘,见《姓苑》(11,60)。贝,古州名,春秋时属晋,周置贝州,以贝丘为名。故城在今河北清河。②春秋时蔡邑,以邑为氏,

  • 公父

    读音:gōng fǔ【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季悼之子靖,字公父,其后有公父氏(12,17,21,60)。【变】 一作公甫(17)。【人】 公父歇,即公父文伯,鲁国人(17,21)。历史上罕见复姓。《

  • 旺爾

    读音:Wàng’ěr【源】 彝族姓。属邱莫家支(375)。

  • 扎剌伊兒

    读音:Zhāláyīér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引 《黑龙江志稿》收载,或作“札喇儿”、“扎拉尔”,未详其他。

  • 富蘇瑚

    读音:Fùsūhú【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乌拉(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吉林乌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读音:Bǎn【综】源出不详。大陆(91)、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罕见姓。人数不多,但分布很广。有人写作‘板’。”

  • 读音:qiān【源】 ①三国时魏封氐部酋杨千里为百顷王,后杨千里入蜀,其后有千氏(60,62)。②朝鲜族姓。【望】 蜀郡(17,418)。【布】 四川(91)、台湾(68,261)、山西汾阳(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