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ū

【源】 ①颛顼帝之孙名叔歜,其后以名为氏,见《路史》(60,62)。②相传为颛顼时代八凯之一叔达之后(6,7,21,60)。③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叔牙之后,见《姓苑》(17,21)。一说,鲁桓公之子叔弓之后(9,21)。④春秋时鲁宣公篡鲁文公之位,文公之子叔��不义其兄所为,终身不食其禄,别其族为叔氏(7,12,17,60)。⑤春秋时晋大夫叔向之后(6,12)。⑥河南叔氏,为北魏时献帝叔父乙旃氏所改,见《魏书·官氏氏族志》(7,17)。【望】 鲁郡(17,60,418)。【布】 台湾桃园(68,261)、辽宁辽中(293)、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人】 叔兴,周时内史(21)。叔报,唐时赵人,任万年令(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黑龙江省之嫩江县,山西之太原、大同及晋中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 《路史》注云: “颛帝后有叔氏。” 又云:“颛顼之孙名叔歜,后以为氏。”此当以名为氏。②其据 《路史》 又云: “大岳后。” 大,同 “”。太岳,四岳之一; 相传为尧臣羲和之子。《姓氏词典》 称:“相传太岳系炎帝后裔。” 故此当系出姜姓。③郑樵注云: “或言八凯叔达之后。” 八凯,或作 “八恺”。古史相传高阳氏有才子八人, 即苍舒、 隤、 梼戭、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此当“以古人名为氏”。④又云: “姬姓,鲁桓公之子叔牙之后。叔牙与庆父同母。庆父弑闵公,叔牙有罪,饮酖而死。遂立公孙兹,为叔氏,亦曰叔孙氏,亦曰叔仲氏。” 此“以 (辈) 次为氏”,系出姬姓。⑤又云: “鲁文公之子叔肸之后亦为叔氏。” 《姓氏考略》 亦注: “鲁文公少子叔肸,宣公篡立,叔肸不义其所为,不食其禄,别其族为叔氏。”此亦以次为氏,系出姬姓。⑥又云:“晋叔向之后亦为叔氏。”叔向,羊舌肸之字。此当以字为氏,系出复姓 “羊舌”。

汉代有叔寿。元代有叔丹。

猜你喜欢

  • 读音:Dì【综】 源出不详。福建有此姓(92)。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榆次、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按: 疑此乃弟姓之分族。)

  • 读音:Liú《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未详其源。(按:榴,即石榴,果树名,疑即以树名命氏,如桃、李之类。)

  • 读音:Mǎ【源】①系自嬴姓。伯益之后。战国时赵王之子赵奢为惠文王将,有功封马服君,子孙以马服为氏,后改为单姓马氏(9,12,15,17,60)。③东汉大司徒马宫,本马矢氏,后改为马氏(21)。④五代时

  • 读音:Xiāo【源】帝鸿次子白民降居于夷,为销氏(17,60,62)。 【望】安西(17,418)。 【布】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彰化(64,68,261)、贵州赤水(44

  • 你乃

    读音:Nǐnǎi【综】 彝族姓。四川德昌有此姓(333)。

  • 读音:máo【源】 ①周公之子祭伯,亦称祭公,其后有茆氏,见《路史》(60,62)。②周公之第三子茅伯之后有茆氏,见《姓源》(17)。一说,即茅氏(60,62)。【望】汝宁(17,418)。【布】分布

  • 读音:Tǎo/Tau【源】 见《姓苑》(9,63)。非“本”,从大从十。

  • 读音:Sū【综】 当为苏之别写。清时四川(86)、今台湾台中、南投(68,261)等地均有此姓。

  • 韩婴

    读音:hán yīng晋韩宣子元孙也,为韩婴氏。(见《元和姓纂》)韩桓叔之后有韩婴氏。(见《潜夫论》)

  • 格亮

    读音:Géliàng景颇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收载,乃景颇族最早的姓氏。景颇有谚: “最早的猴是黄猴,最早的树是兴颠树,最早的人是姓格亮的人。”格亮,相传为景颇始祖,后以名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