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áng

【音】 亦音仰(Yǎng)(17)。【源】 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国公子卬之后,见《姓源》(17,60)。 ②系自姬姓。春秋时周大夫卬叔之后,见《姓考》(17,60)。 ③朝鲜族姓。【望】 荥阳(17,60,418)。【布】 吉林牡丹江有此姓。【人】 卬祗,汉时御史大夫(15,17)。卬攀,五代后蜀李寿部先锋(7,24)。【它】 一说,亦见《姓苑》(7,15,21)。春秋时郑穆公子卬之后,以王父字为氏(7,24)。但郑穆公子为印段,非卬,误。


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获鹿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俱收载。《姓氏考略》 注其源: ①其据 《姓源韵谱》 注云: “宋公子卬之后。” 卬,为春秋时宋穆公之子。此当系出子姓,乃以祖父名字为氏。②其注引《姓考》曰:“周大夫卬叔之后。”望出荥阳。《姓氏词典》据《希姓录》以为此源于姬姓。如此,则卬当为周邑,以邑为氏。

汉代有卬疏; 又有卬祗(按: 《姓氏词典》 引作“卬秪”),御史大夫。

猜你喜欢

  • 读音:shēng【源】 古时主笙竽(乐器名)之官,其后以职为氏(15,60)。【布】 上海(91)、台湾花莲(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浙江之椒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

  • 读音:liè【源】 ①古帝列山氏(一作烈山氏)之后,见《风俗通》(6,7,11,17,60)。②春秋时郑列御寇(即列子)之后,见《氏族大全》(12,17)。③楚公族列宗氏之后,见《姓源》(17,60)

  • 叱伏列

    读音:Chìfúliè【源】 代北姓(27)。叱伏列与叱列同族,后歧化为二姓(242)。一说,叱伏列即泣伏利,而叱列乃其省译也(70)。【变】 亦作〔叱列伏〕(60,70,242)。【人】 叱伏列龟,

  • 读音:yùn与楚同族,颛顼之后。(见《姓苑》)员氏,音运,亦作郧,楚伍员之后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唐>员半千,全节人,诗人。<宋>员兴宗,仁寿人,国史编修实录

  • 祝鸠

    读音:Zhùjiū【源】 少昊之官,司徒者也,因氏(15,63)。

  • 回特

    读音:Huítè【源】 金时女真人姓(71)。【变】 ①清《续通志·氏族略》作〔辉特〕(24,63)。②《金史》海陵母徒单氏传有尚衣局使虎特末者,〔虎特〕似系回特之异译(71)。【望】 金源(71)。

  • 读音:Dōu【源】 见《姓苑》(15,21,62)。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转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汉代有兜题。

  • 那木都督

    读音:Nāmùdūdū《姓氏词典》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满族姓。清顺治时正白旗都统瓦尔喀珠玛喇,姓此氏。”未详其他。(按: 疑此乃那木都鲁之别译或印刷时检字有误。)

  • 阿魯刺惕

    读音:Ālǔlàtì元代蒙古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援引《蒙古秘史》收载,未详其源。(按:疑此乃《清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所收之阿鲁特氏之别译,姑兼收以备考。)

  • 读音:Lǘ【源】 元人狗驴、买驴之后有驴氏(60,62,63)。【布】 清时河北有此姓,见《池北偶谈》(60,62,252)。现行罕见姓氏。今广西之灌阳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考略》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