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ú

卢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姜姓。春秋时齐文公之子名高,他的孙子傒食采于卢,子孙以邑为姓。二为少数民族改姓,如北魏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改为汉字单姓卢氏。

卢姓发源于山东长清。田氏代齐,卢姓便散居燕秦之间,繁衍于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其中以范阳最为旺盛。汉代,卢姓迁至宁夏、甘肃。改姓而来之卢氏,繁衍于今河北大兴县一带,后属涿郡。魏晋南北朝时期,卢姓大举南迁。唐代,北方卢姓以河南为繁衍中心,南迁卢姓主要迁徙至江西、江苏、四川、福建等地。卢姓于唐末进入福建,宋时进入广东。元明清之际,卢姓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但仍以北方居多。

卢姓历史人物有卢植,东汉官吏、学者。学贯古今,刚毅有节,常怀济世之志。董卓专权用事,欲废汉献帝,群臣不敢直谏之时,卢植挺身护主。卢照邻,唐朝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其诗多忧苦愤激之作,以《长安古意》最为有名。卢纶,唐代诗人,所作诗歌多送别酬答之作,也有少数反映边塞军士生活,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卢纶诗集》十卷。卢仝,唐代诗人,苦读书,不愿出仕,其诗多反映民间疾苦,好饮茶,为茶歌。卢鸿,唐代画家,博学多才,隐居于嵩山,拒绝出仕,工籀书,擅山水树石。

卢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六十七位。


姜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傒,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汉有燕王卢绾。(见《元和姓纂》)

后魏莫芦氏改为芦氏,复去草改为卢氏。吐伏卢氏改为卢氏。(见《魏书·官氏志》)

▲<汉>卢芳,三水人。<唐>卢照邻,范阳人,诗人。<明>卢象升,宜兴人,宣大山西总督。

猜你喜欢

  • 读音:Fěi/Feei【源】 系裴姓所改,见《集韵》(63)。

  • 烏朗罕-济勒門

    读音:Wūlǎnghǎnjǐlèmén《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蒙古族姓。清乾隆时正黄旗蒙古都统玉保,姓此氏。”未详其他。

  • 读音:Xié【源】 见《直音》(15,21,63)。【变】 亦作儁(62)。《姓氏词典》引《姓苑》收载,未详其源。或作“儶”、 “携”。

  • 读音:Chuí【源】 禹分舜之少子于西戎,至秦厉公时有裔孙无,无之子研之后有研氏、无氏、浈氏、东氏、迷氏、锤氏、罕羌氏、那氏、襄苌氏(19,21)。【布】江西横峰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

  • 子言

    读音:zǐ yán【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季平之子昭伯,字子言,其后以为氏,见《世本》(6,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姬姓,鲁季平子生昭伯字子言其后也。本季

  • 綽敏

    读音:Chuòmǐn【源】 清时居于库页岛上费雅喀人姓(429)。

  • 察干

    读音:Chágān蒙古族姓氏。“察干”之汉意为“白”,后或取其汉意而改单姓“白”。见《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

  • 羽中

    读音:Yǔzhōng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 阿交

    读音:Ājiāo【综】 非汉族人。《北史》有阿交罗(17,62)。《姓氏词典》引 《姓觿》收载。其注云: “南北朝时有阿交罗。”未详其源。(按: 阿,《姓氏词典》音ē。)

  • 读音:Pìn【综】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