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
减氏之先,为晋公族大夫。骊姬之难,晋废公族,因谓其人为减氏。(见《姓氏急就篇注》)
减氏,亦作咸。汉有减宜,为司隶校尉。(见《通志·氏族略》)
《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 《集韵》 注云: “即咸姓。源于巫咸氏,系巫咸氏之后。”
一音jiǎn,为现行姓氏。
减氏之先,为晋公族大夫。骊姬之难,晋废公族,因谓其人为减氏。(见《姓氏急就篇注》)
减氏,亦作咸。汉有减宜,为司隶校尉。(见《通志·氏族略》)
《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 《集韵》 注云: “即咸姓。源于巫咸氏,系巫咸氏之后。”
一音jiǎn,为现行姓氏。
读音:gēn【源】①系自曹姓。春秋时鲁宣公灭根牟国(故城在今山东沂水之牟乡),后有根氏,见《风俗通》(1,17,60)。亦见《姓苑》(21,24)。②台湾土著(174,385)、蒙古族(369)均有此
读音:Zhuōduōmù【源】 清蒙古八旗姓。源出金时女真人姓准土谷氏(23),世居乌噜特(一作兀鲁特)(23,63,260)。【人】 清镶黄旗满洲骁骑校官德之妻为卓多穆氏(260)。历史上少数民族姓
读音:wèi【源】 北魏时改渴烛浑(一作烛浑)氏为味氏(17,27,60,86)。【布】 上海(91)、台湾南投、台北、台中(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 其注引
读音:shuí当因官大谁长,子孙以为氏。大谁,本以谁何称,因用名官,有大谁长。蜀之南充有谁姓。(见《姓氏寻源》)谁龙,南部人,正德年间九江府照磨。(见《万姓统谱》)
读音:Jǐnggōng【源】 彝族姓。属蒋你家支(375)。
读音:Wūjiè《姓氏词典》 引 《唐书》 收载。其注称: “唐有乌介特勤。”未详其源。
读音:Nàjiātè【综】 清驻防察哈尔正红旗中有纳佳忒氏(259,260)。
读音:pǔ máo【源】 西魏文帝大统十三年赐陇西人辛威姓普毛氏,见《周书》(27)。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变】 《北史》作普屯氏(2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 《姓觿》
读音:Mínróng珞巴族氏。本为部落名,或以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读音:zhā【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猛禄之妻为鄂扎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