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伊耆

伊耆

读音:yī qí

【源】 ①即伊祁氏,古帝尧之号也,其后因以为氏(7,11)。②伊耆为古帝号,后王识伊耆之德,故作为官名,其后以官为氏,见《周礼·秋官伊耆氏郑注》(60,62)。【望】 平阳(17)。【人】 伊耆苟,一作伊祁苟(11),北魏孝文时怀州民,自称尧之后裔,聚众于重山,后为洛州刺史讨灭(7,17)。伊耆玄解,一作伊祁玄解(11),唐时处士(11,17)。


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源不一: ① 《中文大字典》 注引 《竹书纪年》 云:“炎帝神农氏,其初国伊,又国耆,合而称之,又号伊耆氏。”其引《路史·三皇纪》亦云: “炎帝神农氏,姓伊耆,名轨。” 此当出自姜姓。② 《辞源》 注云:“复姓,相传为帝尧之后。亦作 ‘伊祈’、‘伊祁’。”③或以命官,以官名氏。《姓氏考略》注云: “《周礼·秋官》 ‘伊耆氏’ (郑注): ‘伊耆’,古王者号。后王识伊耆之德,故以名官。今姓有伊耆氏。”

北魏孝文帝时有伊耆苟。

猜你喜欢

  • 曲阜

    读音:qū fù【源】 古帝大庭氏(即神农氏)居曲阜,其后有阜氏、曲阜氏,见《元和姓纂》(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元和姓纂》 云: “大庭氏居曲阜,有阜氏、曲阜

  • 色微

    读音:Sèwēi【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科尔沁(23,63,260)。

  • 必勒達奇里

    读音:Bìlèdáqílī【综】 清时黑龙江地区赫哲人姓(429)。

  • 公宣

    读音:gōng xuān【源】 春秋时鲁公子宣叔之后(60,62,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鲁公子宣叔之后。” 系出姬姓。

  • 读音:tè【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特宫之后(7,9,12,17,60)。②东乡族姓。【望】 平昌(17,418),巨鹿(15,21,60)。【变】 一作〔犆〕(17)。【布】 安徽淮南(362)、北京、

  • 读音:Qí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安徽淮南(362)、江苏高淳(305)、武进(314)、山东新泰(359)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

  • 读音:kuì【源】 春秋时晋中行穆子围鼓,鼓之墙夫��间伦请降,穆子不许。其后以为氏(7,15,17,21,26)。【望】 河东(17,418)。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 读音:hūn战国郑大夫浑罕之子宽,别为浑氏。(见《古今姓氏书辨证》)出自匈奴浑邪王,随拓拔氏徙河南,因以为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吐谷浑氏后改为浑氏。(见《通志·氏族略》)▲<唐>浑

  • 读音:Lài【源】 ①赖,子爵之国,蔡州褒信有赖亭(故城在今河南息县东北70里),即其地也,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6,7,12,17)。②清时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满族姓(

  • 德根

    读音:Dégēn珞巴族姓氏。本部族名,或以代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