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伊拉哩

伊拉哩

读音:Yīlālī

【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凡二十二派,出乌喇、叶赫、殷、蜚悠城、德尔吉河、讷殷江、哈尔敏、赫石、沈阳、辉发、长白山、仓、虎尔哈、阿喇、吉林乌喇、扎库塔、英额、多尔吉河、哈达、叶赫哈达、卦尔察、赫舍里河等地(23,63,180,260)。②清时额礼恳,本姓纳喇氏,其祖图鲁伦迁居伊罕阿林城,改姓伊拉哩氏(23)。③清驻防新疆伊犁锡伯族姓(201)。【变】 ①清满洲八旗伊拉哩氏后改为伊、苏二姓(180)。②锡伯族伊拉哩氏,汉姓为伊(201,433)。③亦作〔伊拉理〕(259,260)。④清满洲正黄旗、镶黄旗、驻防正白旗(259),驻防杭州满洲镶白旗(256)、镶蓝旗(72)均有伊拉里氏,满洲镶黄旗(259),驻防杭州满洲镶红旗(256)均有伊喇里氏,一等轻车都尉旦岱为伊喇理氏,镶蓝旗满洲亲军存桂之妻为伊拉立氏,镶蓝旗满洲前锋纳海之妻为伊拉礼氏(260),〔伊拉里〕、〔伊喇里〕、〔伊喇理〕、〔伊拉立〕、〔伊拉礼〕等似均为伊拉哩之异译。【人】 伊拉哩阿山,清满洲镶蓝旗人,世居乌拉,任江西总督,刑部尚书(23)。伊拉里增祺,清满洲镶白旗人,光绪年中历任福州将军兼署闽督、盛京将军、宁夏将军(254)。


满族、锡伯族姓氏。散处乌拉、叶赫、辉发、讷殷等地方;又,或为纳喇氏所改。额礼恳,本姓纳喇氏,其祖图鲁伦迁居伊罕阿林城,改姓伊拉哩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或改为单姓伊、苏。见《满族姓氏录》等。

清道光时喀什噶尔领队大臣额尔古伦姓此氏。

猜你喜欢

  • 读音:Jù【综】 源出不详。安徽淮南有此姓(362)。现行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江西之新余等地有分布。武清等地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 读音:yǎn【源】 系自嬴姓。秦后有掩氏(8,60,62)。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其注引《路史》云:“秦后有掩氏。”疑乃奄氏分族,系出赢姓。

  • 退

    读音:tuì【源】 ①见《姓苑》(15,21,60)。②佤族姓。以祖先名为姓。居云南西盟永广寨(160)。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

  • 读音:yào【源】 要离之后有要氏,见《姓苑》(11,12,17,60)。要离为春秋时吴人,吴公子使要离刺王僚之子庆忌。【望】 鲁郡(21,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要兢,东汉河

  • 傅佳

    读音:Fù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辉发、福宁额等地(23,63,180,260)。【变】 ①一作付佳(180)。 ②后改姓傅(180)。【人】 清镶蓝旗满洲马甲五达色之妻为傅佳氏(260

  • 读音:Jié【综】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湖南攸县有此姓(283)。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 況后

    读音:Kuànghòu【源】 见《中华姓府》(63)。

  • 錫强

    读音:Xīqiáng【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鄂勒欢(一作鄂尔浑)(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鄂勒欢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瑪多萊安

    读音:Mǎduōláiān高山族姓氏。属台湾高山族之布嫩人姓。原意是“种绿豆”。“传说瓦古阿勒等三人到南投游玩,从汉人那里窃取绿豆种子,‘莱安’ 藏匿于生殖器里带回来播种,瓦古阿勒的后嗣遂

  • 楚庫爾

    读音:Chǔkùěr清代满族姓氏。刘庆华 《满族姓氏录》 收载。《清通志·氏族略》译作“褚库尔”,本为地名,以地为氏。参见 “库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