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īng

【源】 ①相传老子之后有京氏,见《路史》(60,62)。 ②春秋时郑武公子段封于京(故城在今河南荥阳东南21里),号京城大叔,后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9,11,12,17)。③汉时顿丘人京房,本姓李,因精研易理,推律自定为京氏,见《汉书》(9,11,12,60)。【望】 谯郡(17,418)。【布】 陕西(92)、湖北黄梅(3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京迪,唐时宁化人,宝历中任龙南丞(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大同、广西之桂阳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郑武公少子封於京,谓之京城太叔,因氏焉。” 此以邑为氏,系出姬姓。②又注: “李氏改为京氏。” 《姓氏考略》据《路史》 注云: “老子之后有京氏。” 老子姓李名聃,故此之京氏当出自李氏。又引 《汉书》云: “李姓改京者,京房是也。” 望出谯国。

汉代有京房,顿丘人,哲学家;宋代有京镗,豫章人,庆元中左丞相。

猜你喜欢

  • 有缗

    读音:Yǒumín【源】 系自己姓。有缗,夏时诸侯国,济州金乡有古缗城是也,后因氏,见《左传·类解》(17,62)。夏时缗国,亦曰有缗,春秋时属宋地,故城在今山东金乡东北。 【变】一作〔有緍〕(62)

  • 读音:Yīn【源】 阴康氏之后有阴氏、霠氏(8)。又见《元和姓纂》(6)。【望】 南阳(418)。《中文大字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广韵》云: “霠,姓,出 《纂文》。” 《汉语大字典》亦收此

  • 子西

    读音:zǐ xī【源】 系自��姓,春秋时楚平王之子公子申,字子西,为令尹,死于白公之难。其后以王父字为氏(7,12,17,21,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 薩璽特

    读音:Sàxǐtè【综】 清镶黄旗蒙古护军罗密之妻为萨玺特氏(260)。

  • 鍾依

    读音:Zhōngyī【综】 清蒙古人姓。钟依三多,清蒙古正白旗人,光绪中归化副都统(254)。

  • 洪袞

    读音:Hónggǔn【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萨哈尔察(23,63,180,260)。【变】 一作〔洪滚〕(260)。【人】 清镶蓝旗满洲护军德盛之妻为洪衮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萨哈尔察地方

  • 哈魯

    读音:Hǎlǔ【综】 元时蒙古人姓。莫伦赤,哈鲁氏,鄞县人,元至顺三年、后至元元年两中乡试(399)。捏古伯,哈鲁氏,元泰定元年进士(399)。《姓氏词典》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蒙古

  • 读音:Chāng【综】 源出不详。亦音平声(Chāng)(91)。见《新编千家姓》(73,91)。上海(92)、安徽淮南(362)、云南建水(409)等地均有此姓。《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其注云: “亦

  • 读音:Qiáo【源】 傈僳族姓。以荞麦为原始图腾的氏族之姓(228)。亦见《新编千家姓》(73,91)。【布】 云南(228)、山西大宁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围场,湖北之武昌、利川

  • 读音:wú【源】 郚,春秋时周封纪侯之邑(当即郚城县,故城在今山东安丘西南60里峿山),因氏,见《姓苑》(15,17,24,60)。一说,郚为春秋时鲁邑(当即郚乡县,故城在今山东泗水东南),因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