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乙旃

乙旃

读音:yǐ zhān

【源】 ①北魏时高车部(即铁勒,汉时称丁零)有十二姓,其第三姓为乙旃氏(27,60,70)。②鲜卑人姓。北魏献帝以叔父之后为乙旃氏(7,9,12,21)。【变】 北魏孝文帝时改乙旃氏为叔孙氏(9,12,17)。【人】 乙旃音埿,东晋十六国时西秦大单于乞伏国仁之左丞相(7,21,27)。乙旃达宫,北魏恭帝时人,蠕蠕族,见《周书》(242)。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或出自鲜卑之拓跋姓。郑樵注云:“后魏《官氏志》:献帝命叔父之裔为乙旃氏。是为十姓。见《长孙氏谱》; 孝文改为叔孙。”② 《姓氏考略》注云: “高车十二姓三曰乙旃氏。”

西秦有乙旃音埿,乞伏国仁之将,又为左相。

猜你喜欢

  • 相望

    读音:Xiāngwàng【综】 源出不详。山西汾阳有此姓(278)。《中国姓氏辞典》据报纸报道收载,其注称:“当代复姓。”未详其源。

  • 索羅真

    读音:Suǒluózhēn【综】 元时蒙古人姓(33)。

  • 華胥

    读音:Huàxù【源】华胥,伏羲母国,在阆中(故治在今四川阆中),见《路史》。以国为氏(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以国为氏。《路史》: ‘伏羲母国。在阆中’。

  • 包龍

    读音:Bāolóng【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巴林右旗南部有此姓(384)。

  • 支蘭逸

    读音:Zhīlányì【综】 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71)。一作〔支闇逸〕(431)。

  • 郭兒剌思

    读音:Guō’ěrlásī【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姓中有郭儿剌思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郭尔罗斯(24)、《辽金元姓谱》作〔郭儿剌䚟〕(33)。

  • 读音:Tì《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Lóng【综】源出不详。台湾桃园有此姓(68,26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阳泉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收载; 《山西人口姓氏大全》亦载,未详其源。

  • 怀

    读音:Huái怀姓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战国时楚国的一个姓。怀姓为楚国五大族之一。刘邦建立汉朝后,曾下令把楚国昭、屈、景、怀、田五姓公族迁于关中。二是源于子姓,春秋时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人,以怀为

  • 读音:Yù《姓氏词典》引曹玉林、鄂木斯《新编注音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