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qián【源】 见《姓苑》(15,21,24)。【布】 江苏武进(314)、江西广丰(328)、安徽淮南(362)、浙江诸暨(368)、萧山(209)、台湾台北(64)、内蒙古乌审旗、北京等地均
读音:zōng【源】 系自董姓。虞舜时诸侯飂叔安之裔曰董父,舜赐姓董,氏豢龙,封诸鬷川,其裔号鬷夷氏,后去夷为鬷氏(7,12,17,60)。【变】 亦作〔〕(6,418
读音:Āpú《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云: “北周有阿蒲恭拂,唐有阿蒲罗拔。”未详其源。(按: 阿,《姓氏词典》音ē。)
读音:Jù【源】 见《姓苑》(6,9,12,15)。系自子姓。宋微子之后有据姓(5,17,60)。【望】齐郡(17,418)。【布】江西广丰(328)、湖北武汉(91)、台湾高雄(68,261)、北京
读音:fén【源】 楚之国姓。春秋时楚王蚡冒之后有蚡氏(60,62)。【变】 亦作蚠(60)。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楚之同姓。蚡冒之后。字亦作 ‘蚠’。《说苑》: ‘楚有蚠
读音:Xiān' gǔ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引《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春秋)晋国士氏之别族也。隰叔初封于先,故以为氏。” (按: 穀,《郑通志·氏族略》作“縠”。)
读音:Mángwù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 “莽固岱”。
读音:Cháng【源】 春秋时吴中八族之一为偿氏,见《姓苑》(7,24,60)。【人】 偿庆,晋时人,官主簿(7,62)。现行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邱北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xī duō【源】 唐时吐蕃腊成酋有悉多姓,见《唐书·韦皋传》(60,62,63)。历史上吐蕃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唐书·韦皋传》注云: “吐蕃腊城酋有悉多氏。”唐代有悉多干、
读音:Měi【源】 源出不详。汉、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亦见《中华姓府》(63)。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景县、获鹿、乐亭,山东之鱼台、平度,山西之太原,福建之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