䣅
【源】 䣅为古国名,宛丘(故城在今河南淮阳)西南有䣅亭,当以地为氏,见《玉篇》(17,60)。亦见《直音》(15,21)。【望】 代郡(418)。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 《玉篇》云: “古国名,宛丘西南有䣅亭。䣅氏以地为氏。”宛丘在今河南淮阳西南。
一音shēn。
【源】 䣅为古国名,宛丘(故城在今河南淮阳)西南有䣅亭,当以地为氏,见《玉篇》(17,60)。亦见《直音》(15,21)。【望】 代郡(418)。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 《玉篇》云: “古国名,宛丘西南有䣅亭。䣅氏以地为氏。”宛丘在今河南淮阳西南。
一音shēn。
读音:Sàjí′nímǎ珞巴族姓氏,出自博嘎尔部落,此以氏族、家族名称为姓氏——氏氏连排,以为新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读音:Rén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司旺堡(23,63,180,260)。 【变】后改为仁姓(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司旺堡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或改为单姓
读音:yǐn【源】见《姓苑》(15,21,60)。高阳氏时八才子(亦称八元)之一梼戭之后(60,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音‘衍’。见《姓苑》。一云: 当出八元梼戭之后。”八
读音:Xián【综】源出不详。广西陆川(360)、北京、湖北武汉(91)、台湾台北、高雄、台中、新竹(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东光、山西之忻州、湖北之武汉、江西之
读音:Yúwén现行罕见复姓。今辽宁之昌图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昌图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古鲜卑族有宇文氏,后融为汉族。疑此由宇文氏而改。)
读音:Yángshí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 云: “杨食氏,晋后。”此以名氏为氏,系出姬姓。或作“杨食”、“杨石”、“扬石”。
读音:Ézhū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浩齐特(23,63)。【人】 额珠特和托,清蒙古正黄旗人,世居浩齐特,康熙中从征四川阵亡,赠云骑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读音:ā luó车师后部王阿罗多。见《汉书》:姓阿罗,名多。(见《姓氏考略》)
读音:Mǎngnǔtèjìjí【综】清镶白旗蒙古马甲托克托和之妻为莽努特济吉氏(260)。
读音:Tián【综】源不出详。上海嘉定(351)、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姓氏词典》引 《姓谱》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