㚿
【源】 与包同(60,62)。伏羲之后有㚿氏(19,21)。【变】 亦作、庖、泡、鲍(60,62)。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与‘包’ 同。 亦作 ‘’、 ‘庖’、 ‘泡’、 ‘鲍’。” 又, 《中国古今姓氏词典》 引 《路史》 云: “女皇氏㚿娲, 云姓。”女皇, 这里指传说中的女娲氏, 又叫㚿娲, 或因古传女娲继包羲之后,遂称为包娲,并加女旁以示区别。又因伏羲风姓,故附会臆造云姓之说。包姓分族之说更近乎情理。
【源】 与包同(60,62)。伏羲之后有㚿氏(19,21)。【变】 亦作、庖、泡、鲍(60,62)。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与‘包’ 同。 亦作 ‘’、 ‘庖’、 ‘泡’、 ‘鲍’。” 又, 《中国古今姓氏词典》 引 《路史》 云: “女皇氏㚿娲, 云姓。”女皇, 这里指传说中的女娲氏, 又叫㚿娲, 或因古传女娲继包羲之后,遂称为包娲,并加女旁以示区别。又因伏羲风姓,故附会臆造云姓之说。包姓分族之说更近乎情理。
读音:mín【源】①系自姚姓。舜子季里封缗,后有缗氏(17)。②黄帝之子少昊之裔封于缗,为缗侯国(故城在今山东金乡东北30里),因氏(11,12,15,17)。③有仍之姓,见贾逵《国语注》(60,62
读音:Chì/Chyh,Chr【综】东汉时翅咨守,东海人。遗以双鱼,咨守噉二岁不尽,以俭化俗(29)。
读音:gǔ nā【源】 唐时非汉族姓(60,62,81)。【变】 后改为谷氏(26,62)。【布】 唐时昌乐(故治在今四川宜汉东北)有此姓(60,62)。【人】 谷那律,唐贞观中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
读音:Chénxià《姓氏词典》引 《姓氏急就篇》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Zhásàlā【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阿立拉虎之妻为扎萨拉氏(260)。
读音:Chūjiù《姓氏词典》收载。其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汉书·艺文志》古有出就鞠,著书二十五篇,言兵家要领。”未详其他。
读音:Mǎyáng【综】 清镶蓝旗满洲马甲七捏保之妻为马扬氏(260)。
读音:gōu lóng与“句龙”同。
读音:Lǐn【源】 见《姓苑》(62)、《直音》(15,63)。又,周时有禀人之官,子孙以官为氏(91)。【变】 通廪(91)。【布】 大陆有此姓(91)。《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极罕见姓
读音:Jī【源】 ①商时饥国,亦称耆国(7)。即商周时古黎国(17,80)。故城在今山西长治西南黎侯岭下。周文王伐饥,见《史记·殷本纪》(7)。子孙遂以国为氏(21)。至春秋时周封康叔于卫,分以商民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