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龙龛手镜

龙龛手镜

四卷。辽释行均(生卒年不详)撰。行均字广济,俗姓于氏,通小学。此书是一部按部首和四声两相结合排列的字书。卷首有辽圣宗统和十五年七月一日燕台悯忠寺(即今北京法源寺)释智光(字法炬)序。智光认为有了这部书,“犹手持于鸾镜,形容斯鉴,妍丑是分”,故名曰《龙龛手镜》。宋人避宋太祖祖父赵敬讳,遂改“镜”为“鉴”。辽圣宗统和十五年即宋太宗至道三年(997),此书当完成于此时。智光序说行均为作此书曾费时五载。其编写目的,主要是使佛徒由通解文字而领悟佛典。此书虽按部首编次文字,但部首又按平、上、去、入四声读音分为四卷。卷一平声九十七部,卷二上声六十部,卷三去声二十六部,卷四入声五十六部,共计二百四十二部。各部之字亦按四声排列。这种部首与四声相结合的排列方法,别具一格,是检字法的新创获。全书共收二万六千四百三十余字,注释十六万三千一百七十余字,总共十八万九千六百一十余字。每字之下,仿《干禄字书》体例,详列正、俗、今、古及或作诸体。字下注音释义。注音或用反切,或注直音,并不一律。释义较简略,以释字为主,释词则不多。《四库提要》云:“于《说文》、《玉篇》之外,多所搜辑,虽行均尊其本教,每引《中阿含经》、《贤愚经》中诸字,以补六书所未备,然不专以释典为主。”因而书中或体、俗体、讹体很多,与正体杂然并陈。可供考查俗体、或体之用,是研究异体字,简化字的宝贵资料。主要缺点是分部不够科学,全然不顾形与声的结构关系;注音释义也颇多错误。旧有北宋刻本,清代有《函海》本(乾隆本、道光本、光绪本)、《正谊斋丛书》本,民国有《四部丛刊》影抄本,今有1985年中华书局影印高丽刻本。

猜你喜欢

  • 唐开元占经

    一百二十卷。唐瞿昙悉达撰。瞿昙悉达先世为天竺人,后移居中国。唐玄宗时官太史监,开元六年(718)受诏翻译佛历,称《九执历》,其中介绍印度天文历法学。著有《唐开元占经》。本书前二卷集录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理

  • 观易外编

    六卷。清纪大奎撰。作者易学出于刘牧《易数勾隐图》,而参以邵子先、后天之说。此书开卷为天地摩荡图、河图洛书、先后天表里诸图,次为后天七日来复、乾坤会合出震、先天左旋右转、月体本无盈亏、子半悬象诸图,再次

  • 历代名画记

    十卷。唐张彦远撰。张彦远之生平见《法书要录》。张彦远祖上屡及高官,家中广聚“法书名画”,因而自幼备受熏陶,且对“收藏鉴识自谓有一日之长”,于是潜心钻研、精心选择,著有《法书要录》和《历代名画记》。《历

  • 独醒杂志

    十卷。宋曾敏行(?-1178)撰。曾敏行字达臣,自号浮云居士,又号独醒道人,又称归愚老人,庐陵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二十岁时,因患病,不能进仕途,遂潜心研究学问,见闻广博,工画草虫。此书是他集平生所闻

  • 乐山回文四种合刻

    四卷。《补刻》一卷。清王嘉诚(生卒年不详)撰。王嘉诚,字乐山,北京蓬莱宫道士,自号云鹤道人,他少年业儒,喜吟咏,精书画。乐山回文,有《京西名胜》、《房山古迹》、《留台杂咏》、《庐洲秋兴》,四种各一卷,

  • 元盖副草

    二十卷。明吴家竳撰。吴家竳,字翁晋,浙江孝丰(今安吉)人。生卒年不详。官南京光禄寺典薄,累迁云南通判。吴家竳素与吴应竳、臧懋循游,故是集之序,为是应晹撰写而臧懋循书之。其称“元盖副草”者,应晹序谓元盖

  • 春秋疑年录

    一卷。清钱保塘(1833-1897)撰。保塘字铁江,一字兰坡,浙江海宁(今属浙江省)人。著作甚多,辑有《清风室丛刊》若干卷。《春秋疑年录》对春秋时人物、史事系年加以考订,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刊

  • 泰西水法

    六卷。意大利熊三拔(1575-1620)撰。熊三拔,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明万厉三十四年(1606)来中国传教。曾跟从在华耶稣会士领袖利玛窦学习汉语,并帮助徐光启等翻译行星说,制造一些取水蓄水器等

  • 梁溪集

    一百八十卷。《附录》六卷。宋李纲(1083-1140)撰。李纲,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政和二年(1112)进士,积官至监察御史。靖康元年(1126)为兵部侍郎。金兵入侵,力主迎战,被谪。高宗

  • 宣和博古图

    三十卷。宋王黼(1079-1126)撰。王黼,字将明,祥符(今河南开封县)人。崇宁年间进士,多智,善谗佞逢迎,由宰相何执中荐为校书郎。蔡京复相,黼效过大力,被提拔为左谏议大夫。后不久,又上疏皇帝陈蔡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