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高平县志

高平县志

①十卷。清范绳祖修,庞太朴纂。范绳祖字克武,河北热河(今承德热河)人,出身贡士,顺治十年(1653)任高平知县。在任政绩甚优,见本书循吏类。顺治年间,奉上檄,重修邑志,范绳祖聘庞太朴主其事,周咨周度,博引诸儒之书,历数月,遂成此志。《高平县志》顺治十五年(1658)刻本。全书十卷,分为:卷一舆地志:沿革、星野、封域、形胜、风俗、山水、寺观、古迹、物产;卷二建置志:城池、县志、儒学、学田、社学、坛庙、祠庙、祠祀、公署、属舍、仓廪、里甲、市集、堡镇、递铺、桥梁、坊表、武备、恤政;卷三赋役志:田粮、京运、军需、户口、徭役、税课;卷四官师志:县令、县尹、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训导、驿丞、大使、训术、训科;卷五宦绩志:名宦、循吏;卷六选举志:辟荐、进士、举人、贡士、例贡、武科;卷七人物志:忠烈、贤良、文学、武勋、孝子、节妇、隐逸、义行;卷八纶恩志:褒封、恤录、任子、祭葬;卷九丛谭志:祥异、方技、仙释、掾阶、耆民、侨寓、杂著附坑卒考;卷十艺文志:诗、赋、疏。该志编辑则在旧志基础上删订,减十五卷为十卷,体例从简,分门析目,颇得纲领。②二十二卷,末一卷。清付德宜修,戴纯纂。付德宜,河北热河人,出身举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任高平县知县。《高平县志》乾隆三十九年(1774)刻本。此编系增续范绳祖志而作,然体例多为更革。广范志十卷为二十二卷,且于旧志,参互考订,传书多折衷于邑老儒司昌龄,所据多为信史。该志尚有光绪六年(1880)重印本流行于世。

猜你喜欢

  • 黟县续志

    十六卷,清吕子珏修,詹锡龄纂。吕子珏,江苏武进县人,监生,道光四年(1824)来知黟县事。詹锡龄,江西安义县人,嘉庆三十三年(1554)来任黟县知县。黟县旧志,自明正德间陈九畴始创修,经万历,清康熙八

  • 四书近指

    二十卷。明末清初孙奇逢撰。奇逢(1585-1675)字启泰,一字钟元,直隶容城(今属河北)人。与黄宗羲、李禺并称“三大儒”,为学本于陆(九渊)、王(守仁),而兼采程朱之旨,为清初调和朱、陆学派的首倡者

  • 熹平石经残字

    一卷。清陈宗彝刻印。宗彝字雪峰,原名秋涛,江宁(今江苏江宁县)人,嗜金石古籍。他所刻印的蜀石经残字,也已著录。这卷《熹平石经残字》,就是清道光三年,与蜀石经同时刻印的。此书所刻,凡《尚书·盘庚》一石,

  • 京尘杂录

    四卷。清杨懋建撰。杨懋建字掌生,号尔园。生卒年不详,道光辛卯(1831)举人。该书为笔记体,记京城戏曲艺人之事,与《教坊记》、《青楼集》内容相类。卷一为“长安看花记”,记著名艺人秀兰等二十一人事。卷二

  • 松冈集

    十一卷。明姜洪(约1447前后在世)撰。姜洪,字启洪,号松冈,乐安(今江西乐安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宣德八年(1433)进士,改庶吉士,除检讨,升修撰。著有《松冈集》。是集凡十一卷。序二卷,记一卷

  • 说文部首歌

    一卷。清冯桂芬撰。冯氏生平著述,见《说文解字段注考正》。是编乃冯氏当时课孙之作,所系音注为其孙世征补加。歌取《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用上下平韵,编成七言长古一篇。各篇原分上下之目,依上下平之次分韵,

  • 坊记集传

    二卷。明黄道周(其生平详见“月令明义”条)撰。是书为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礼记》注五篇之三。《坊记》为《礼记》篇名。是书以《坊记》为经,分为三十章,每章各立名目,上卷之自为大坊第

  • 娱意录

    十八种十八卷。原题桐西书屋辑存。是书之所以题名“娱意”,旨在手此一编,则可以骋意千古、卧游名区,足以快心意而娱耳目,因此所收书均为记事记游之著作。十八种书为:《梅花草堂笔谈》、《幽梦录》、《钝翁说铃》

  • 洛学编

    四卷。清汤斌(1627-1687)撰。汤斌字孔伯,号潜庵。睢州(今河南睢县)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师事孙奇逢,学术思想渊源于王守仁的心学,后由王学转向程朱理学。著述颇多,除本书外

  • 读书笔记

    一卷。明祝允明(详见《浮物》条)撰。是书乃是作者居忧其间,就平日读书所得之事物之理,随笔笺记而成。篇幅较短,约一千六百余字,不分门类,随意漫记,以自己的观点阐发事理,虽为一己之见,然亦有可取之处。如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