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集古录

集古录

十卷,宋欧阳修撰。欧阳修,详见《新唐书》条。欧阳修早年即喜搜集碑刻,凡有所闻,便多方求取。朋友馈赠拓片和实物,更增加了他集古的完备性。自仁宗庆历五年(1045)开始整理,至嘉祐七年(1062),历时十八个年头,与修撰《新唐书》差不多同始终。其集得彝铭碑刻和法帖一千卷,上起周初,下迄五代末,编录成册。其中,以唐人碑帖居多,占总卷数的十之七八。对所集金石铭刻,欧阳修“撮其大要”,详加审定考释,于卷尾写下题跋。因是随得随录,边写边改,写法不尽一致,也未依时代先后排列。自仁宗嘉祐八年(1063),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总共写下题跋四百余篇,编为十卷,于《欧阳文忠公集》中称《集古录跋尾》,通常称为“集本”。其自为书,则自宋方崧卿裒聚真迹,刻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名以《集古录》,是为合编本。该书刊行,为第一部金石考证专著。对于金石铭刻,欧阳修遇“与史传不同者”,“有褒有讳,疑其不实”,至于世系、子孙、官封、名字、因“无情增损,故每据碑以正之”。该书在订正史籍错误、补充史传疏漏、考索典制渊源、品评历史人物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贡献。自该书问世,别创一种积聚文化财富的风尚,并将摩挲玩赏古董引向考据史事,导致金石考据学的诞生。该书流传,分为两个系统,一为“集本”,随各种版本《欧阳文忠公集》传布;一为合编本,单独通行。宋庐陵刻本,今已不传。其单独通行之本,今已是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了,每卷之末附列原本卷帙编次,此本收入《四库全书》中。附带辩证一事,即欧阳修子棐所编《集古录目》,是从先前搜集的一千卷铭刻、法帖中选其重要篇目编成,分注其撰人姓名、官位事迹以及立碑时间等,亦为十卷。《欧阳文忠公集》中有《集古录目序》一篇,有人不知《集古录》与《集古录目》是内容不同的两部书,竟自将《集古录目序》置于了《集古录》一书卷首,读者应加辨识。

猜你喜欢

  • 遵主圣范

    四卷。法国人田类思(生卒年不详)译。田类思为天主教士,同治年间任北京主教。起初,阳玛诺译《基督范》为华文,题曰《轻世金书》,已著录。嗣后续有译本,题名各异。此本亦其别译,书成于同治十三年(1874),

  • 仙岩志

    十卷。明李灿箕撰。李灿箕,字叔玉,号九漈,福建仙游人。仙岩在浙江瑞安县崇泰乡,为道书二十六福地。《仙岩志》明刻本,共十卷。卷一,仙岩志略。卷二至卷七,诗。卷八,铭赋。卷九,序记。卷十,行略。兹篇叙仙岩

  • 克念堂文抄

    二卷。清雷铎(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雷铎,字伯觉。蒲城(今陕西蒲城县)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举人。《陕西通志》称其事继母孝,曾由他郡背米,路遇水几近溺死,宁终日挨饿,不使继母缺食。家虽贫,还

  • 经玩

    二十卷。清沈淑(详见《周官翼疏》)编。此书录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异文异字、经传中文字互异及《春秋左传》中分国土、地名、职官、器物、宫室之类,又录注疏十三经琐语。检核之功颇为勤笃,却无所考证发明,甚至

  • 学春秋随笔

    十卷。清万斯大(详见《仪礼商》)撰。斯大熟精“三礼”、《春秋》,曾纂集诸家治《春秋》之说,得二四二卷,康熙十二年(1673)毁于火;此后重行搜辑,倾其心力,一志著述,可惜未毕功即辞世,其书亦不传。《学

  • 麟角集

    一卷。唐王棨(约873前后在世)撰。王棨,字辅文,一作字辅之,福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咸通三年(862)登进士第。官至水部郎中。黄巢起义后,不知所终。著有《麟角集》。唐代取士,科目至多,而所最

  • 五子篡图互注

    四十二卷。宋龚士(生卒年不详)编。龚士字子质,号石庐子。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主要将《老子》、《庄子》、《荀子》、《扬子》、《文中子》五子及注汇集一起,附以图表而成。所集《老子》用河上公注,凡二卷,卷首列

  • 列子

    八卷。相传战国时列御寇(生卒年不详)撰。列御寇,亦作列圄寇、列圉寇,后人尊称为列子、或称为子列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与伯昏瞀人有半师半友之交。又据本书《黄帝篇》称“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庄子·列

  • 永嘉丛书

    十三种,一百九十九卷。清孙衣言(1814-1894)编。孙衣言字邵闻,号琴西,浙江瑞安人。官至太仆寺卿。著有《逊学斋诗文钞》。丛书所收均为永嘉先贤著述,其中宋代有:刘安上《刘给谏文集》五卷、刘安节《刘

  • 邹聚所文集

    六卷。《外集》一卷。明邹德涵(约1585年前后在世)撰。邹德涵字汝海,号聚所。邹守义之孙。江西安福人。生卒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至河南按察司佥事。著有《邹聚所文集》。此集共六卷,诗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