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隆昌县志

隆昌县志

①十二卷,清黄文理纂修。黄文理,巴陵人,曾任隆昌县知县。隆昌县志创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其时县令钱振龙奉檄纂辑数条,附入郡志,仅二十四页。黄文理任县令后,认为旧志过于简陋,因修兹编而续之。《隆昌县志》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共十二卷,卷首为序、姓氏、凡例、城图、舆图。正文分为:卷一,星野、形胜、山川、沿革。卷二,疆域、城池、廨署。卷三,坛壝、祀典。卷四,坊表、里社、乡场、桥梁。卷五,田赋、户口、积贮、盐政、防讯。卷六,学校、庙制、礼乐、书籍、学额、书院、乡饮。卷七,驿递、铺递。卷八,秩官。卷九,选举、名宦、人物、忠孝、节义、隐逸、流寓。卷十,风俗、节序、土产、古迹、寺观、仙释、坟墓、祥异、杂记。卷十一至卷十二,艺文。此志搜遗辑坠,使一邑志乘益臻完备,其功不可没。然列目纷繁,有失伦次。且卷端太守以下载序六篇之多,率皆僚属标榜谀颂之词,读之令人生厌。② 四十二卷首一卷。清魏元燮、花映均修,觉罗国欢增修,晏祐增纂。觉罗国欢,曾任隆昌县知县。晏祐,进士,曾任平谷县知县。隆昌本富顺之隆桥驿,明隆庆年间始割荣、泸与富之地而成县。志乘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县令黄文理纂修后,乾隆三十二年(1767)县令朱云骏、道光三年(1823)县令张聘三、咸丰十一年(1861)县令花映均先后续修。兹编则为续咸丰志而作。《隆昌县志》同治元年(1862)刻本,此志名目次序,悉遵省城志局颁发纂修章程,毫无变易。凡乾隆四十年,以前,备录旧志,乾隆四十年以后事,皆一一增入。艺文门悉录旧志,新人新篇,非无佳作,然以其人见存,故避嫌不登。综观全书,文笔流畅,选材精审。木政、权政、土司、屯练、屯田、古帝王、故宫、僭窃、方技等类,以非隆昌县所有,故削而不载,亦为允当。尚有同治十三年(1874)晏祐增刻本。

猜你喜欢

  • 建宁县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清韩琮纂修。韩琮,曾任建宁县知县。建宁县志始修于明嘉靖二十五年。嘉靖四十年、康熙十一年、四十五年先后三次续修。韩琮任县令后,参考旧志,复加搜讨,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又纂成此书刻

  • 山堂琐语

    二卷。明陈霆(详见《唐余纪传》条)撰。此书是陈霆自山西提学佥事归田后所作。此书共二卷,杂引经传,以己意论断。其词意儇薄,如谓盗发魏王之冢而竹书出,盗发楚王之冢而《考工记》出,二盗于发冢则有罪,于诏世则

  • 阮子政论

    一卷。三国魏阮武(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阮武,字文业,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人,官至清河太守。《隋书·经籍志》称有《阮子正论》五卷,《旧唐志》、《新唐志》作《政论》,《意林》著录《阮子》四卷,

  • 嘉禾问录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唐枢于嘉靖十一至十二年(1532-1533)间讲学于嘉兴,由其门人将其所讲录为此编。初名《四书杂问》,后由邑令周显宗改题《嘉禾问录》。书中所言格致心性诸说,率宗王

  • 百僚金鉴

    十二卷。清牛天宿撰。牛天宿,字觐薇,山东章丘人。康熙中官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知府。本书之撰,是为各级官员提供从政之借鉴。卷一至卷七为总论,以中央及地方之职官为序,首列各职官之名称,下述历代沿革情况,

  • 后画品录

    见《续画品》。

  • 洪范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

  • 周易汇解衷翼

    十五卷。清许体元撰。许体元字御万,灵武人。其书大旨以象为主,对于每一卦都是先观本象,次观系辞所取之象。凡时义德用之所在,均在象中见之。许氏认为八卦有本象,有象中之象,有理中之象。又说象中象与理中象各有

  • 别本农政全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在《农政全书》六十卷本外,另有一本四十六卷本,四十六卷本才是陈子龙删定的。从凡例上看四十六卷本与六十卷本在结构上完全相符。实际上,除陈子龙所整理刊行的本子外,并不存在另一个“

  • 尚书既见

    三卷。清庄存与(1719-1788年)撰。庄存与字方耕,号养恬,江苏武进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清代经学家,常州学派的开创者。通六经,尤其擅长《春秋》。他提倡今文经学,发挥《公羊传》,宣传《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