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阴符经考异

阴符经考异

一卷。南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撰。《阴符经考异》,又称《黄帝阴符经注解》。唐代有两种《阴符经》注本(李筌《阴符经集注》和张果《阴符经注》)流传于宋,引起宋儒研究《阴符经》者聚讼纷争,争论焦点就是《阴符经》的真伪。一种意见认为《阴符经》不是商末就是周末之书;一种意见认为是战国时书;再一种意见认为以文字气象言之必非古书,但如果不是深于道学之人不能作此书,而唐李筌不是深通道学的,所以认为此书是李筌之前的人所作;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此书即唐李筌所作,托名于黄帝又伪称得于嵩山石室之中。朱熹在《阴符经考异序》中,认真分析了各种意见,认为唐张果虽然称于道经藏中得《阴符传》,但毕竟出于李筌之后,而《阴符传》也不是原书,更引各家考证之说予以否定,认为《阴符经》恐是唐李筌所为,是因为李筌着力去做,《阴符经》便流行于世。朱熹《序》后为《阴符经注解》,采用四百余字本,按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民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即道、法、术)之意,分为上、中、下三篇,不标篇名。注文外有黄瑞节附录,多引朱子与须溪刘氏之说以释经。注文中又多处附加按语,校对各家经文的异同。后世研究《阴符经》的学者,将朱熹对《阴符经》的考异作为一家之说,但经中之注与按语,实有助于后世对《阴符经》经文的校雠与成书年代的籍考。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立斋闲录

    四卷。明宋端仪(约1496年前后在世)撰。宋端仪,字孔时,莆田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按察佥事。著有《考亭渊源录》等。《立斋闲录》,是杂录明代故事的集本,自太祖洪武元年迄于英宗天顺年,多取材于明人碑志说

  • 道园学古录

    五十卷。元虞集(1272-1348)撰。集字伯生。崇仁(今属江西)人。从学于吴澄。累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受命与中书平章越世延等修《经世大典》。此集共四编:《在朝稿》二十卷,《应制稿》六卷,

  • 隆平集

    二十卷。旧本题为宋曾巩撰。曾巩字子固,南丰人。嘉琇二年(1057年)进士,曾任太平州司法参军、集贤校理,出知福州、明州等地。神宗时官至中书舍人,《宋史》有传。考证曾巩生平事迹,无论是本传,还是行状,均

  • 中州金石记

    五卷。清毕沅撰。毕沅,详见《关中金石记》条。此书为毕沅任河南巡抚时期所著。书前有洪亮吉序一篇,洪在序中称此书“搜罗靡遗,殆称观止”。但是本书疏漏太多,洪言未免推崇过甚。此书有姚元之校本。

  • 周易本义辨证补订

    四卷。清纪磊撰。宋代朱熹依吕祖谦的《古易音训》撰《周易本义》。但至明代,治易者却把其割裂附于程颐《易传》之后,使人们很难见其原貌。清代惠栋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及吕氏《古易音训》、《朱子语类》、程氏《易

  • 孟子章句

    十四卷。东汉赵岐(约110-201)撰。赵岐字台卿,东汉经学家,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赵岐初名嘉,后为避难改名岐,字邠(豳)卿。岐、邠均是古都邑名,周族发祥地,分别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和郇邑西南

  • 梅坞贻琼

    四卷。明周履靖(1542-1632)编。周履靖字逸之,号梅墟、螺冠子。嘉兴(今属浙江)人。姚士粦删定。周履靖在隆庆、万历间以隐士居,而声气颇广,每有著作,必请胜流为之题咏序跋,积久渐多,即编为此帙。全

  • 屏岩小稿

    一卷。元张观光(1246-?)撰。观光字直夫,东阳(今属浙江)人。著有《屏岩小稿》。是编为张观光诗集。其诗多抒写抑郁不平的感受。然今观其集,“其诗皆格意清浅,颇窘于边幅。然吐属婉秀、无钩章棘句之态。越

  • 李沧溟集选

    四卷。明李攀龙(1514-1570)撰。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漠,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进士,初为陕西提学副使,后任河南按察使。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与王世祯、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称为“嘉靖

  • 测食

    二卷。德国汤若望撰。是编论推算日食月食之理。其说约曰:天学家研究日月诸星之理。设为图界,以论其运行。分为五支:其一论从月星之本图小轮,而应其居所不一;其二论月星之随应太阳,如臣庶之应其君;其三论月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