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郧阳府志

郧阳府志

①四十二卷,补一卷,图一卷,清刘作霖修,杨廷耀纂。刘作霖,字慰三,直隶武清(今属天津)人,举人,官郧阳知府。杨廷耀,字彤华,奉天海城(辽宁海城)人,贡士,继刘作霖任知府。府志,明嘉靖间,巡抚叶昭纂《郧台志略》九卷,万历六年(1578)襄王府长史周绍稷纂《郧阳府志》二十一卷,俱无传本。清康熙间刘作霖莅任,始创修,未竣而去,杨廷耀续修。至康熙二十四年(1685)成书。《郧阳府志》康熙二十四年刻本。此志自星野至事纪,各自为类,不分纲目。艺文志采敕赋诗文,占十三类,十四卷,不免见滥。② 十卷,首一卷,清王正常修,谢攀云纂。王正常,字徽五,号方山,四川沪州人,举人,官郧阳知府。谢攀云,字翔青,四川重庆人,贡生。府志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郡守刘作霖修后,百余年未曾补辑,王正常莅任,延谢攀云等,博采遐搜,参考刘志及各县志,成书于嘉庆二年(1797)。《郧阳府志》嘉庆二年刻本。共十卷,分为:卷一地理,卷二建置,卷三嗣祀,卷四田赋,卷五官师,卷六人物,卷七选举,卷八兵防,卷九祥异,卷十丛记。此志不列星野一门,而略见于沿革之首,最为有识。楚北领十郡,郧阳地居险要,幅员广阔,道里险易,民风土俗醇醨,皆为政者所应详习,此志增沿革、疆域二门,将物产、税课、蠲政、仓储同附田赋志。官师、选举增十数至数十人,各以类从。艺文,志例只载书目,诗词歌赋虽有佳篇,不收入充门类,前志所录各体诗词歌赋多至十四卷,概行删削。此志体崇矜慎,词去支离,扼塞要害,典型风教,凡关一郡之故实,无不搜罗殆尽,所属六县,也各采其专志,分别详载。③ 八卷,首一卷,清吴葆仪、庆裕修,王严恭等纂。吴葆仪,字觐臣,安徽全椒人,廪生,官郧阳知府。庆裕,字兰圃,满洲正白旗人,郧阳知府。王严恭,字畏甫,号寅斋,安徽桐城人,举人。府志自嘉庆二年(1797)郡守王正常修后,又历六十余年,这期间废兴损益,郡与所领各县时有不同,吴葆仪延王严恭等重加补辑。书即成,吴葆仪去任,庆裕继之,志成于同治九年(1870)。《郧阳府志》同治九年郧山书院刻本。共八卷首一卷,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建置志,卷三祠祀志,卷四田赋志,卷五官师志,卷六人物志,卷七兵防志,卷八丛记。此志列绘图于卷首,幅员封畛,开卷了然。郧阳居陇蜀之交,王志采《水经注》及方舆、纪胜等书,搜罗甚广,但征古多而据今少,此编剔其冗蔓,正其讹误,凡关郡治悉为汇入,各县志乘具存,不再采录。郧阳置郡年久,风气仍未尽开,其以道德功业,奇节伟行可宣诸简册者少,王志人物一门,选择难充,以列女、流寓,别立选举一门,此志将其合并。王志不立星野,特立详异,未为精当,此志附于丛记。以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体以致用,要则不烦为义法,修志简慎矜严。

猜你喜欢

  • 北庐诗钞

    二卷。清陆毅撰。陆毅,字士迪。生卒年、仕履、里籍均不详。此集为陆毅诗集。分上、下二卷。上卷为古今体诗二百零八首,卷下亦古今体诗二百五十六首。其五、七言近律追琢工秀,恬淡自然,修辞典雅、托意遥深,气韵沉

  • 梅氏尚书平

    九卷。朝鲜丁若镛撰。本书亦为丁氏《俟庵经集》之一种,为《与犹堂集》之十六至二十四卷。在本书中,丁若镛认为,《尚书》初有伏生今文二十九篇和《书序》一篇,不久又有孔壁古文四十六篇。到了东晋时,梅赜又献孔安

  • 洪范正论

    五卷。清胡渭(详见《易图明辨》)撰。《洪范》系《尚书》重要篇目之一,主要内容详见《洪范口义》条。自汉以来,研治《洪范》者多有其人。渭研治《洪范》,以《洪范》为体,《禹贡》为用,互相推阐,以发明奉若天道

  • 史学璧珠

    十八卷。明钱应充(生卒年不详)撰。钱应充字子美,绍兴(今属浙江)人。此书分类隶事,皆以坊本《纲鉴》为主,又摭采类书以补益,内容皆集为偶句。中分天地、灾祥、君道、臣道、伦理、品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

  • 春秋统例

    一卷。唐啖助撰,清马国翰辑。据陆淳《春秋啖赵集传纂例》卷一《啖氏集注义》说,啖助在完成《春秋集传》以后,又“撮其纲目,撰成《统例》三卷,以辅《集注》,通经意焉”。可知《春秋统例》是《春秋集传》的大纲,

  • 初寮词

    一卷。宋王安中(1075-1134)撰。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今属山西)人。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等。对王安中之为人,历史上多有微词者,然其才华富艳,亦不可掩。宋人

  • 宏碧缘

    见《绿牡丹》。

  • 法言集注

    十卷。宋司马光(公元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夏县)人,宝元元年进士,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神宗时,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熙宁间王安石推行新法,他竭力反对,出外。退居洛阳

  • 杨文靖年谱

    二卷。清张夏撰。张夏字秋韶,号菰川,无锡(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师事马世奇,后入东林书院,受业于高世泰。长期隐居菰川,终身不仕。推崇程朱理学,平生著述甚多,除本书外,尚有《洛闽源流录》、《锡山

  • 新序

    十卷。汉刘向(前77-前6)撰。刘向字子政,原名更生,高祖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刘向年轻时通经自用,长于属文,宣帝时任散骑谏大夫。因反对宦官弘恭、万里,被捕下狱。成帝时,更名向。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