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道州志

道州志

①十二卷,张元惠修,黄如谷纂。张元惠,北平人,曾任道州知州。黄如谷,邑人,举人,曾任安福县训导。《道州志》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共十二卷。首序、例、图考。正文分为十二志,其一方域志。为目六,曰星野、沿革、山川、形势、关隘、疆域。其二建置志,为目七,曰城池、公署、津梁、坊表、坛庙、寺观、古迹。其三赋役志,为目四,曰户口、田赋、积贮、蠲赈。其四职官志,为目四,曰文秩、武秩、名宦、治绩。其五学校志,为目八,曰御制、旧规、官署、租额、学记、祠祭、典礼、书院。其六兵防志,为目四,曰营制、俸饷、塘汛、寇变。其七先贤志,为目六,曰世家、褒崇、祠祭、优恤、故里、题赠。其八选举志,为目六,曰荐辟、科目、贡员、武科、武弁、封荫。其九人物志,为目四,曰列传、列女、流寓、陵墓。其十风土志,为目二,曰风俗、土产。其十一,艺文志,为目二,曰文集、诗集。其十二杂撰志,为目四,曰峒瑶、仙释、祥异、拾遗。此志凡例为八则,曰仿旧、增新、核实、阙疑、特书、类纪、提要、删繁,以纲统目,体例完备。其方域、建置、赋役各志,皆一州之典要,记载详实。学校志中于祠祭、典礼仅择书其大端,不为支蔓之语,颇见精当。谓周元公上承孔孟,下启程朱,旧志列世家之名,新志冠人物之首,揆诸体例,皆有未安,毅然特为一卷,标曰先贤,尤具卓识。②十二卷,首一卷,清盛庚等修,许清源纂。盛庚,晋陵人,曾任道州知州。许清源,字镜潭,道州人,曾主讲营道书院,博学多闻,熟悉全州掌故。盛庚任道州知州后,清廷命直省采访各府、州、县人民大众,有忠孝节义可封者,悉登诸志。于是大府有修通志之举,行取各郡县志乘以备采择。盛庚知州遂集士绅议之,延聘许清源主纂新志,历十六月书始成。《道州志》光绪四年(1878)刻本。此志以嘉庆二十五年(1820)知州张元惠所修志为底本,略为增辑。其所增主要在方域志中的形势,学校志中的书院,兵防志中的营制、寇变,选举志中的武弁,风土志中的风俗,杂撰中的拾遗。其余则承袭前志。

猜你喜欢

  • 南陔堂诗集

    十二卷。清徐以升(约1738年前后在世)撰。徐以升字阶五,号恕斋,德清(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元年(1723)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工诗。是集凡十二卷。为其孙徐天柱、徐天骥所刊。分年编次。

  • 图书编

    一百二十七卷。原名《论世编》,明章潢(1527-1608)撰。章潢字本清,江西南昌人。喜好经史,主讲白鹿书院,授顺天府学训导。著有《周易象义》、《春秋窃义》等。章潢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始,辑录历

  • 范文正公尺牍

    三卷。宋范仲淹(989-1052)撰。范仲淹生平详见《政府奏议》。此编皆范仲淹平生手简。共三卷。其中家书三十六篇,交游八十一篇。皆其家子孙所辑。宋时已于集外别行。后有张栻及朱子所作《文正书帖跋语》二则

  • 十四经通考

    不分卷。未标明撰写者,只署“式楹”,根据卷首序言,“式楹”当是其字,序末有“白下星符氏记”,也不知姓名。本书虽然题名为《十四经通考》,实际上只有《礼记》类、《尚书》类、《四书》类、《春秋》类四类。《礼

  • 异物汇苑

    ①五卷。旧本题明王世贞(1526-1590)撰。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才学富赡,好为诗文。明“后七子”之一。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世说新语补》、《画苑》、《书苑》等

  • 卜式养羊法

    见《养羊法》。

  • 新郑出土古器图志

    初编一卷 续编一卷 附编一卷。蒋鸿元编著。蒋鸿元,字寿芝,曾任第十四师正军法官。时其师长靳云鹗适驻军洛、郑之交,蒋受命编撰是书。新郑古器为近世公家发掘古物之开端。其事始发现于新郑县南门外邑绅李锐家,时

  • 元八百遗民诗咏

    八卷。清张其淦(约1910前后在世)撰。张其淦,字豫荃,广东省东莞人,生卒年不详。光绪进士。甲午(1894年)补殿试,入词林,散馆改知县,官至安徽候补道,署提学使,辛亥(1911年)后隐居不仕。著有《

  • 野庵文集

    十卷。明吴宣(约1470前后在世)撰。吴宣,字师尼,号野庵,崇仁(今江西崇仁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景泰四年(1453)举人,授左军督府经历,改中府,升镇远府知府。著有《野庵文集》。此集系其门人王君

  • 尚书古文辨惑

    二十二卷。清张谐之撰。张谐之字敬斋,河南灵宝人,清末学者,生卒年不详。此书与洪良品《古文尚书辨惑》同作于光绪年间,刊印稍晚于洪良品之书。此书攻击最甚者,为阎若璩,认为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所定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