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逍遥巾

逍遥巾

一卷。清汤贻汾(1778-1853)撰。汤贻汾,字雨生,常州(今属江苏)人。道光间任灵丘路都司,虽是武将,擅长词曲,有传奇《剑人缘》,姚燮《今乐考证》著录十录其目。杂剧《逍遥巾》四折加一楔子,写其自身经历的一段往事。汤贻汾在岭南任官时,有一逆匪通辑多年而未获,即化装成道士,进行私访,遇道士江瀛涛,赠以逍遥巾。汤贻汾任官灵丘时,至蔚州办事。县尉徐广绪和汤贻汾彼此倾慕而未谋面。汤贻汾披衲戴巾往访,被其厨役认出,二人定交而别。分手时,汤贻汾赠以逍遥巾。归来后,即作杂剧记其事。辞采华美,文情并茂。本书有旧抄本。

猜你喜欢

  • 四书温故录

    不分卷。清赵佑撰。赵佑字鹿录,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左副都御史。自序略谓在四书以五经为故,读四书不进之以五经,不足以通四书。在四书集注以古注疏为故,读集注不兼之以古注疏,不足以见紫阳采集之精,

  • 征古堂类稿

    十八卷。明陈文涛(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陈文涛,字涛生,湖北广济(今武穴)人。生卒年不详。是集凡十八卷。论六卷,经解二卷,史议二卷,子略一卷,书序、传记、志林各一卷、诗二卷。前有自序及《征古堂书目

  • 小学述闻

    二卷。清姚衡(生卒年不详)撰。姚衡为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姚文田之子。是编卷首有嘉庆甲子(1804)姚氏自序,云:“文僖公(指其父姚文田)与铁桥(即严可均)共造《说文长编》,《群书引说文类》先成,命衡

  • 闲者轩帖考

    一卷。清孙承泽撰。孙承泽详见《尚书集解》条。本书所收录,自兰亭而下至文征明之亭云馆帖,共38种。附录之帖,一一考其源流,品其次第。书成于顺治四年(1647)。传本入“四库存目”。

  • 履勘滇边事记

    一卷。清周正朝撰。周正朝,字寅山,四川人。《履勘滇边事记》传钞本。首九龙江原分定十三枝那,次各猛地官职改定品级,次永昌、顺宁、普洱三高沿边道里,次神护关通孟硔道里,次蛮允三路至蛮募道里,次陇川至新街道

  • 读易寡过

    一卷。清沈豫著。沈豫字小敷,号补堂。萧山人。道光时诸生。平生好学,攻研经史,著有包括本书在内的《蛾术堂集》。因作者于科举仕途不畅,故常常借著述发泄心中不满。其易说多采自汉魏诸儒,不言象、不训诂,只是把

  • 文苑英华

    一千卷。宋李昉(925-996)、扈蒙、徐铉、宋白等编。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五代后汉乾祐进士,历仕后汉、后周两朝。入宋,累官右仆射、中书侍郎平章事。有文集五十卷,已失传。曾参加编撰《旧

  • 皇极经世通变

    见《易通变》。

  • 诸史提要

    十五卷。宋钱端礼编撰。端礼字处和,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少以恩荫入仕,官至参知政事、观文殿学士等,生平业绩详见《宋史·钱端礼传》。所撰《诸史提要》,乃采摘各史书之精华汇集而成,包括《史记》一卷、《

  • 尔雅注

    三卷。宋郑樵撰。郑樵(1104-1162)字渔仲;居夹漈山中,因号夹漈山人,学者称夹漈先生;又号西溪逸民。新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南宋史学家、训诂学家。初隐居力学,凡三十余年。绍兴间以荐召对,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