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选印宛委别藏

选印宛委别藏

四十种,四百三十卷。清阮元(详见《宛委别藏》)编,故宫博物院选辑刊印。阮元所进《宛委别藏》存于故宫养心殿,共一百六十种,嘉庆以来百余年陆续刊印,已十刊八九。故宫博物院择其未刊者四十种而成此编,交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行世,使海内秘籍得以流传于民间。四十种书为:元涂溍生撰《周易经疑》,明孙鼎撰《新编诗义集说》,元龚端礼撰《五服图解》,宋张洽撰《春秋集传》,宋张文伯撰《九经疑难》(残),宋杜从古撰《集篆古文韵海》,元杨钧撰《增广钟鼎篆韵》,宋留正等撰《增入名儒讲义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元徐东撰《运使复斋郭公言行录》,宋李俊甫撰《莆阳比事》,宋陈文中撰《陈氏小儿病源方论》,宋朱佐撰《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宋邢执礼撰《大宋宝祐四年丙辰岁会天万年具注历》,明朱载堉撰《嘉量算经》,宋杨维德等撰《遁甲符应经》,宋俞琰撰《书斋夜话》,元叶留撰元陈相注《为政善报事类》,宋胡元质撰《左氏摘奇》,宋钱讽撰《回溪先生史韵》,元佚名撰《群书通要》,元梁寅撰《策要》,元王撰《群书类编故事》,宋孔平仲撰《续世说》,唐释慧祥、宋释延一、宋张商英等撰《古清凉传·广清凉传·续清凉传》,宋徐侨撰《毅斋诗集别录》,宋汪炎昶撰《古逸民先生集》,元方回撰《桐江集》,元朱思本撰《贞一斋文·诗稿》,元马玉麟撰《东皋先生诗集》,元王沂撰《王徵士诗》,明蒋主忠撰《慎斋集》,宋赵孟奎辑《分门纂类唐歌诗》(残),宋陈鉴辑《东汉文鉴》,元谭金孙辑《诸儒奥论策学统宗前集》,宋刘瑄辑《诗苑众芳》,元蒋易辑《元风雅》,元佚名辑《青云梯》,元徐东辑《编类运使复斋郭公敏行录》,宋郑起潜撰《声律关键》,宋赵闻礼辑《阳春白雪》。丛书涉类广泛,有很多罕见版本,具有相当价值。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古楼汉石纪存

    一卷。清潘祖荫编。潘祖荫,详见《攀古楼彝器款识》条。本书卷端题汉石纪存,书内首为汉沙南候获石刻缩本,次为双钩原本,次为张之洞释文,末为张之洞、吴大澂、王懿荣的考识及潘氏的题识。本书虽署名汉石纪存,而书

  • 任子道德论

    见《任子道论》。

  • 春秋比事

    二十卷。旧题宋沈棐(生卒不详)撰。沈棐字文伯,湖州(治今浙江吴兴)人,曾为婺州校官,其生平事迹不可考。又据嘉庆四年庐陵谭月卿《序》,则称为莆阳刘朔撰,并说他亲见刘氏家本,不知其依据何在。此书原名《春秋

  • 潞公集

    四十卷。宋文彦博(1006-1097)撰。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县)人。仁宗时,进士及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为监察侍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因处理西夏边防事务政绩显著,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 楚游纪略

    一卷。清王坛撰。王沄,字胜时,华亭人。著有《瓠园集》,是当时博学多闻之风雅士。其先后与好友林安国、徐野游武昌,登黄鹤楼。不久,叶毓荣因湖南之役,得登南岳。叶毓荣,清初汉军正白旗人,字仁庵,顺治间补刑部

  • 汉滨集

    十六卷。宋王之望(?-1170)撰。王之望,字瞻叔,襄阳谷城(今湖北襄阳)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教授处州,入为太学录,迁博士。孝宗即位,除户部侍郎,充川陕宣谕使,提升为参知政事,劳师江淮。乾道

  • 诗经精义集钞

    四卷。清梁中孚撰。中孚字湘舲,山右(今山西省)人,官任宁国县知县。盖其准备科举考试之时,读《诗经传说汇纂》及《诗义折中》,口咏手录,积久而成。是书发上、下二格。下格谨遵《诗义折中》,尽录《折中》原文于

  • 东谷易翼传

    二卷。宋郑汝谐撰。汝谐,字舜举,号东谷,生卒年无考,处州(今浙江丽水)人。陈氏《直斋书录解题》谓其立朝多为善类,仕至吏部侍郎。《经义考》引《浙江通志》则云,中教官科,迁知信州,召为考功郎,累阶勋猷阁待

  • 奉化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曹膏、唐宇霖修,陈琦纂。曹膏,乾隆年间任奉化县知县。奉县自唐开元,以鄞县称为奉县,唐开元以前都称鄞县。此志为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全书十四卷首一卷,卷首为序、凡例、图、姓氏。

  • 连山归藏逸文

    一卷。清观颒道人录,辑佚书。道人为闽中人,姓名、事迹不详,所辑二《易》之文颇简略,远不如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而且所录多残篇断句,也不注明原本,较为混乱。从内容上看,所录二《易》皆据清初瞿昙谷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