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迩言

迩言

十二卷。南宋刘炎(生卒年不详)撰。刘炎字子宣,括苍(今浙江丽水)人,精于理学。此书共十二章,分别为《成性》、《存心》、《立志》、《践行》、《天道》、《人道》、《君臣》、《治道》、《今昔》、《经籍》、《习俗》、《志见》。全书立言醇正笃实,且合于人情,近于事理,无迂阔难行之说,亦没有刻核过高之论。如认为,“井田”、“封建”,形成非一日之功,破坏亦非朝夕之故,不必拘泥其制,能存其意,亦可以为治;党锢之争皆为自取,君子百是必有一非,小人百非亦必有一是,登龙仙舟者不一定皆贤,非在此选者不一定皆不肖,“更相题表”,自立祸患;学圣贤之道者,学而至之,则不偏。学而不至,虽孔、孟门人亦不能无偏。学能溯其源,则归于正。不然,则毫厘之差,其谬千里。对于理学多有阐发。认为人立于天地之间,与天地相通,人之性实为天之性。天命之性是仁,不是天使人不仁,而是人自不仁,要成天性之仁莫如学。强调治天下有常道,要上承天心,中和人情,下顺物理。取于民要有常制,古时官、兵、民有常职,所以费用少而皆富足,“足则交相养”;而后世官、兵、民无常职,费用多而俱贫,“贫则交相贼”。赏刑为君主的权柄,设而不用为上,用而有经为次,予夺无章法为下。纳谏是君主的盛德,进谏为人臣的大忠。提倡加强道德修养,要待人以诚,忠以责己,恕以待人。人要有志,其志不立,则事不成。君子志于泽润天下,小人志于荣其自身。圣人有容天下之度,故能以天下为一家。贤人有修身治人之志,故毁誉得丧不能动摇其心。后儒对此书多有赞语,《四库全书总目》对书中所论倍加称许,认为“是足为学二程而不至者之戒也。如此之类,皆他儒者心知其然而断不出之于口者。炎独笔之于书,可谓光明磊落,无纤毫门户之私矣。有明嘉靖、年(1529)光泽王朱宠瀼刊本,淡生堂刊《余苑》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读易考原

    一卷。元萧汉中(生卒年不详)撰。汉中,字景元,泰和(今属江西)人。其事迹不详。该书凡三篇,一论分卦,二论合卦,三论卦序。大旨以圆圈,乾坤坎离居四正为上经之主卦,兑艮巽震居四隅为下经之主卦。复按图列说。

  • 石溪史话

    八卷,清刘凤起撰。刘凤起,字兰村,睢宁(今江苏省睢宁县)人,雍正年间拔贡,其著作有《石溪史话》、《四书辨义》、《春秋辨义》、《诗草》、《诗余》。《石溪史话》一书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福王,全书所论共一百

  • 立斋闲录

    四卷。明宋端仪(约1496年前后在世)撰。宋端仪,字孔时,莆田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按察佥事。著有《考亭渊源录》等。《立斋闲录》,是杂录明代故事的集本,自太祖洪武元年迄于英宗天顺年,多取材于明人碑志说

  • 姚少监诗集

    十卷。唐姚合(775-约855)撰。姚合,陕州陕石(今河南)人。宰相姚崇之曾孙。登元和十一年(816)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又为富平、万年二县尉。宝应中历监察殿中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为荆、杭二州刺史。

  • 四书改错

    二十二卷。清毛奇龄(详见《四书正事括略》)撰。题云《改错》,系改朱子之错。朱子作《四书章句集注》,自谓铢两悉称,经数百年无微词。但朱注详义理而略名物,义理也不能说无谬误。毛奇龄治经专主攻朱。是书更深文

  • 闲家类纂

    二卷。清彭绍谦(生卒年不详)撰。彭绍谦字济光,长州(今云南嵩明县)人。乾隆丁卯年(1747)举人,官至曹州府桃源同知。《闲家类纂》是彭绍谦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编辑治家格言,分为十类。一、敦伦,二、培本

  • 禹贡诸家说断

    见《禹贡说断》。

  • 峇■山人集

    清谢乃实(约1703年前后在世)撰。谢乃实,字华函,福山(今山东登州)人,福山有峇山,因自号峇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官兴宁知县。谢乃实工诗词,著有《峇山人集》。本集不分卷数

  • 历代山泽征税计

    一卷。清彭宁求撰。宁求字文洽,号瞻庭,长洲(今广东番禺东)人,康熙壬戌进士,由编修历侍讲,官至左春坊左中允。本书为其代表作,罗列了历代山泽征税的各类政策,但凡列入史志者皆不录,且有不少疏漏。如加收海税

  • 江文通集

    四卷。梁江淹(444-505)撰。江淹生平详见《铜剑赞》条。江淹自序传称,“自少及长,未尝著书,惟集十卷。”考传中所序官所,止于中书侍郎。校以史传,正当建元之初。而永明以后所作,尚不在其内。今旧本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