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谭苑醍醐

谭苑醍醐

九卷。明杨慎(参见《丹铅余录》条)撰。为考证辨论之作。书首有杨慎嘉靖二十一年(1542)自序,自序中说此书之所以取名“醍醐”,源于“从乳出酪,从酪出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意为此书为晚年精心所得,犹之精义入神,非一蹴而成。此书考订赅博,多有新解,引据极为确凿。如“周八士为南宫士”、“南宫百达即伯达、尚书所云南宫适即伯适”诸条,引据极为确凿。又如其谓“先天图始于希夷,后天图续于康节。盖希夷以授穆伯长,穆伯长以授李挺之,挺之之学则授之康节,其作后天图,见于邵伯温之序。朱子所以不明言者,非为康节,直以希夷,恐后人议其流于神仙也”,其辨析亦最详明。又如其卷一“孔明遗事”条,据《水经注》引三国蜀诸葛亮表云:“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渭水涨,攻琰营。臣作竹桥越水射之。桥成,遂驰去。”这是不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可补正史之阙。又卷六“世说误字”条,谈到古书传刻之讹误,他说:“古书传刻转谬,盖病于浅者妄改耳。如近日吴中刻《世说》,‘右军清真’,谓清致而真率也。李太白用其语为诗:‘右军本清真’,是其证也。近乃妄作‘清贵’。……”这里“清真”比“清贵”合于当时语意,再加李白诗为证,足见其辨正之可信。凡此种种,考订辨正,时有新解。然因此书所涉内容广泛,间或亦有误记之处,不免为后人所指斥。有《四库全书》本,《中国丛书综录》子部杂学类有著录。另有《谭苑醍醐》八卷本,收入《函海》(乾隆本、道光本)第十三函、《函海》(光绪本)第十五函。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据《函海》影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谭苑醍醐》行世。

猜你喜欢

  • 禹贡正诠

    四卷。清沈彦渠撰。沈彦渠字溉若,号巽园,浙江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人。沈彦渠在自序中声称“聊正诸家之说,以诠明经旨,”即为本书命名之由。书另有俞樾和杨岘的序,对此书之得失都各有所见。如俞樾认为,此书在

  • 集雅园帖

    二卷。又名《太谷程帖》。清傅山(1605-1690)书,程士元辑。傅山,字青竹、青主,又字侨山,别署公之它,亦称石道人,号啬庐;入清后又名真山,号朱衣道人,晚称老蘖禅;山西阳曲人,一作太原人。傅山自幼

  • 文正集

    二十卷。《别集》四卷。《补编》五卷。宋范仲淹(989-1052)撰。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大臣、政治家、文学家。举大中祥符进士,晏殊荐为秘阁校理。仁宗时,迁吏部员外郎,庆历三年(10

  • 葵园四种

    三十九卷。清王先谦(已著录)撰。该书汇辑王先谦诗集、文集、书札及自撰年谱,有《王祭酒年谱》三卷、《虚受堂书札》二卷、《虚受堂诗存》十八卷、《虚受堂文集》十六卷。文集前有门人苏舆序,云“至自撰年谱,记其

  • 铜梁县乡土志

    三卷,清夏云程等纂修。夏云程,邑人。《铜梁县乡土志》光绪三十一年(1905)抄本,共三卷。首载学部所颁例目,其宣示意旨,略为奏定学堂章程。所列初等小学堂学科,于历史则讲乡土之大端故事及本地古先名人之事

  • 尔雅义疏

    二十卷。清郝懿行撰。郝懿行(1757-1825)字恂九,一字兰皋,山东栖霞人。清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官至户部主事。精于名物训诂之学。《尔雅义疏》之外,尚著《反语考》、《山海经

  • 史书纂略

    二百二十卷。明马维铭撰。维铭字新甫,平湖(今浙江省平湖县)人。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主事,生卒年不详。该书摘录二十一史中的本纪、列传两部分内容,汇编成一部通史,便于阅览。现存明万历

  • 俗语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此书杂录古今谚语及方言,标其原始。凡经史、小学诸书,均有采据。其采自说部者,并各注书名于其下,虽是解释常言,但考证颇近于古。然如释大夫称主,引《左传》及《国语》为证,而《周礼》以主

  • 梦东禅师遗集

    二卷。清代释际醒(生卒年不详)撰。际醒,俗姓马,字彻悟,讷堂;别号梦东。丰润(今属河北省丰润县)人。际醒自幼通经史。皈依佛门后,遍历讲席闻法,博贯性相之学,尤精法华、三观、十乘之旨意。后专攻深研净土法

  • 范氏三种

    三十四卷。清范家相(详见《诗沈》)撰辑。三种为《诗沈》二十卷(收入《四库全书》)、《三家诗拾遗》十卷、《夏小正辑注》四卷。《诗沈》内容可参阅本书该条。《三家诗拾遗》盖辑录散见经传注疏等著作中齐鲁韩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