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易笔记

读易笔记

二卷。清方宗诚撰。方宗诚字存之,桐城人。曾官枣强知县。治宋学,工古文辞,著有诸经笔记各若干卷。此书即其中一种。由于作者致力于理学研究,以程朱理论为依据,故在此书中纯以程颐《易传》及朱熹《周易本义》为宗,专言义理,认为周易易辞是人们行为处世的指南,阴阳刚柔是君臣父子夫妇人伦的准则,必须严格遵守。同时还杂引古代史事,用以验证其说。从而把周易当成了劝化世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通鉴,大失易理。他还认为程传专明义理,朱子本义兼言象数。而实际程氏之义理与易理无关,朱子本义也从未言象数,可见其识见浅陋。有光绪三年(1877)刊本。

猜你喜欢

  • 三迁志

    ①五卷。明吕元善(生卒不详)撰。吕元善,明末人,详见《圣门志》。《三迁志》记载有关孟子事迹,取“孟母三迁”典故得名,该书是依史鹗、胡继先旧本而加补订,未脱稿,吕元善遇难,由其子吕兆祥、孙吕逢时续成。《

  • 越语肯綮录

    一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1623-1713)字大可,一字齐于;原名甡,又名初晴,一作秋晴,晚年号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浙江萧山县人。明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年)荐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充《明

  • 子家子

    一卷。宋家颐(生卒年不详)撰。颐字养正,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卫湜《礼记集说》曾引其语,可见颐为研经之士。是书为赵希弁《读书附志》所著录,又载《永乐大典》中。书中内容为语录之类,虽

  • 虚斋先生遗集

    十卷。明祝萃(约1497前后在世)撰。祝萃,字惟贞,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工部,进员外郎。正德时历官广东左布政使。著有《虚斋先生遗集》。是

  • 春秋续义发微

    十二卷。明郑良弼撰。良弼字子宗,号肖岩,淳安(今浙江淳安)人。万历举人。该书意在补胡安国《春秋传》的缺漏,对胡安国没有涉及到的《春秋》经义,进一步加以推阐,故得失亦与胡安国《春秋传》相等。今清华大学图

  • 左传臆说

    不分卷。清郭柏苍(1815-?)撰。柏苍字薕秋,一字弥苞,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所著有《竹简十日话》六卷、《海错百一录》五卷、《闽产录异》六卷、《七月漫录》二卷、《闽中郭氏支派大略》一卷、《我私录》一

  • 经传考证

    八卷。清朱彬(1753-1834)撰。朱彬字武曹,号郁甫(一作郙甫),江苏宝应(今宝应县)人,经学家。乾隆乙卯举人,与刘台拱是中表兄弟,并且齐名。长成后与刘台拱、王念孙、汪中等互相切磋,同为训诂、文字

  • 农政全书

    六十卷。明徐光启(1562-1633)撰。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县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20岁时中秀才,36岁中举人。万厉三十二年(1604),43岁的徐光启又考中进士。崇祯五年(1632)徐

  • 水利营田图说

    一卷。清吴邦庆撰。吴邦庆,见《畿辅水利辑览》条。考此书之作,大旨以为当时水田虽已兴修,而水利之赢缩无常,或有改为旱田者,恐遗迹渐湮,日久则难求访。故取直录各州县之舆地形势及河道源流,计里开方,为图说一

  • 游浯溪记

    一卷。清彭而述撰。彭而述,详见《桂阳石洞记》。此记作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六月。时彭而述任湖南提学,与胡养忠同游浯溪,县令孙斌为向导。浯溪之名肇于唐元结、次山,经其品题,始闻名于世。与曾公摩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