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论正

说文论正

二十四卷。清王育(生卒年不详)撰。王育字石隐,号庄溪,太仓(今属江苏)人。与陈瑚(字确庵)、陆世仪(字桴亭)志同道合,明亡后隐居讲授,不改衣冠。此编按许书部首分韵编次,许氏说解悉仍原本。其论正逐义分疏,共三十余万言,历十余载而成书。陆世仪序谓:“准之《说文》以正其体,参之六经四子周秦以上之书以周其用,酌之古今论说字学之书以证其异同。”陈瑚序云:“其不专己以贬古,不徇古以传讹,不变形以取义,不曲义以从文。”自谓:“推古圣贤造字之本指,根于六义,证以五经,会其领要,以成一家之书。”兹摘其释字二例,以见一斑:“宗庙之礼,犬曰羹獻,故字从犬鬳,读若宪,鼎属。置犬于鼎以进之,故以鬳为声。犬为物之大,鼎小不足以函之,其体尝露于上,因假借露也。宗庙献酬,贤者之事,因假借贤也,《论语》曰文獻是也。”“國之从或,或字古國字也,从口从一从戈。口,古方字,地方也。一,法也,先王建国以五等之爵而制其地,大国方百里,小国方六七十里,方五六十里,皆有一定之制,故从一。戈,兵也,谓设武以守之,此会意之书。凡国邑必有界,因假借为畛。域字后人尚分别,因加土作域,为邦域之域。加口于外作國,为家国之国。至或字本文反假借为未定之词。其假为未定之词何也?建国本以为民,有德则君之,无德则夺之,无一定之势,故借其字。”《续修四库提要》云:“其精到固当其戴侗、周伯琦、杨桓、魏校之右也。”(杨钟羲)王氏说字可谓比较园通,但是非参互,言假借似引申,未免穿凿。其稿本未刊,有传镫崖精舍博士泉庄诸印记,旧藏归安姚凯元子湘表霁斋,后归福山王氏。

猜你喜欢

  • 古括遗芳

    四卷。旧本题南山郑宣辑,未著其时代,亦无序跋。据书中所录,止于明天顺间,则为明人。本书裒辑处州之文共三十三家,分序文、奏疏、策论、辨说四门。采摭甚略,似仅抄撮志乘而成,未博考诸集。其考证亦多讹陋,如:

  • 衡阳县志

    ①四十卷,首一卷。清阎肇烺等修,马倚元等纂。阎肇烺,昌乐人,曾任衡阳县知县。马倚元,邑人,曾任广东钦州知州、翰林院庶吉士。衡阳县志,康熙年间曾两修,雍正年间再修,至乾隆年间知县陶易则已四修。此志则续陶

  • 临文便览

    二卷。清张启泰(生卒年不详)编。启泰字仰山,山东嘉祥人。精鉴赏,工篆刻。是编上卷为《韵辨》,首有聊城杨绍和序,并冠以《敬避字样》、《应抬字样》、《磨勘条例摘要》。下卷为《字学举隅》,前有临桂龙光甸原序

  • 国朝诗萃

    二十一卷。清潘瑛、高岑同辑。潘瑛生卒年事迹均不详。高岑,字岘亭,河南商丘人。生卒年亦不详。官丰城知县。著有《眺秋楼诗》。此集为清诗汇编。清代人选清代诗有不少著作,如沈宗伯《清诗别裁集》,陈维崧《箧衍集

  • 孝经集灵

    一卷。明朱鸿撰。朱鸿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是书卷首有虞淳熙序及朱鸿自序。书中征引故事,采经史百家,凡二百三十一条,又附录二十八条载辽、金、元以至外域释道二家所记。其关于《孝经》典实,搜采略备。朱

  • 刘舍人遗集

    四卷。清刘子雄(1857-1889)撰。刘子雄,字健卿,德阳(今属四川省)人,光绪优贡,举人,授内阁中书舍人。曾就读于王闿运门下。颇得张之洞的赏识,著有《刘舍人遗集》。是集为刘子雄诗文别集,凡四卷,卷

  • 丧服经传陈氏注

    一卷。陈铨撰,清马国翰辑。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说,陈铨不详何人。《隋书·经籍志》也仅题铨名。看其序次在晋孔伦集注下,宋裴松之集注上,陈铨应当是晋宋间人。《唐书·艺文志》与《隋志》都著录一卷,现在已经

  • 安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杨英灿纂修。杨英灿,曾任安县知县。安县志始修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县令张仲芳,分十六目,以四门统之。除建置外,另以庶富教为三门。嘉庆十七年(1812)四川修通志,檄徵邑乘,杨英灿因

  • 秋碧堂法书

    八卷。清梁清标辑。梁清标字玉立,号蕉林,又号苍岩。梁清标收藏之富,与孙一保、冯伯衡不相上下。此帖第一卷为陆机《平复帖》、张界奴《临兰亭帖》、杜牧《张好好诗》。其中《平复帖》气韵淳古,是陆机真迹。《张好

  • 四末真论

    一卷。比利时柏应理(详见《百问答》)撰。《四末真论》一书根据天主教有“四末”之说,即死候、审判、地狱、天堂,柏应理发挥其说编撰而成。书后附有传教士高一志撰的《终末之记甚利于精修》一文。有康熙十四(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