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西峰字说

西峰字说

三十三卷。明曹学佺(详见《易经通论》条)撰。此书分天、地、人三太部,其中天部三卷,人部三卷,地部二十七卷。其中或引说文小篆之解,或又仅就楷体字发义,如其解“春”字为三画象三阳;解“冬”字为反文之反,即阴变阳之义等,虽与《说文解字》不合,但其义尚可通晓。象这样解字的内容占全书的十分之一二,不解字者占十分之七八,如天官占验、地理郡国等均与解字无关。《明史·艺文志》没载此书。《福建通志》载有此书但没有卷数。经《四库》馆臣考定,此书是曹学佺死后,后人重其忠义,而掇拾残稿刻之。所以详略不齐,体例也不划一。因无类可附,而收入杂家类。传本少见。

猜你喜欢

  • 宝盘斋石刻

    一卷。清王福田得宋人书双钩本。其从子王锡寿刻石。王福田字心耕,为著名书家张叔未之友。王锡寿字瑕斋。藏周史颂铜盘,王福田以为斋名。此本为宋人二诗,经梁同书鉴定认为是苏东坡手迹,但观此书行笔单弱,气象迫促

  • 复斋钟鼎款识

    一卷。宋王厚之撰。王厚之(1131-1162),字顺伯,浙江诸暨人。宋乾道三年(1167)进士。历官浙西通判,改江东提刑,直显谟阁致仕。书中著录五十九器。内有青笺者十五器,为毕良史所收。钟七、鼎二十一

  • 别本考古图

    十卷。宋吕大临(详见《考古图》)撰。《别本考古图》的主要内容,是在《考古图》的基础上,附以诸家对其书内容的考证。元代大德三年(1290)由茶陵(今湖南茶陵)陈翼子重刊。书中无续图,无释文,已不是吕氏原

  • 怀玉山志

    八卷。清朱承煦撰。朱承煦,字诲客,山东益都人。怀玉山,距玉山县一百四十里,高四百余丈,盘亘三百余里。介饶州、广信二府,当吴楚闽越之交。为东南重镇。《怀玉山志》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共八卷。卷首为

  • 字统

    一卷。北魏杨承统(其生平不详)撰。《隋书·经籍志》载杨氏《字统》二十一卷,《唐书·艺文志》则谓二十卷,可见唐代已有亡佚。清代黄奭《汉学堂丛书》、任大椿《小学钩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顾震福《小

  • 大乘止观法门

    四卷。陈代释慧思撰。慧思生平事迹详见《受菩萨戒仪》条。《大乘止观法门》唐代已失传,宋咸平年间释遵式得之于日本。此书共分五门,即止观依止,止观境界,止观体状,止观断得,止观作用。依止是指以意识依止于心,

  • 月隐先生遗集

    四卷。明祝渊(1614-1645)撰。祝渊,字开美,浙江海宁人。崇祯六年(1633)举人。事迹详见陈确撰传。史载:“祝渊于崇祯十五年(1642)计偕入都,值左都御史。山阴(今浙江绍兴)刘蕺山召对面诤落

  • 崇庆县志

    十二卷,谢汝霖等修,关芸棠纂。谢汝霖,曾知县事。关芸棠,罗元人,邑优贡。《崇庆县志》民国十五年(1926)刻本。此志条理井然,叙述简括。其纪事述清朝建立以后,上下交争之情,水深火热之状,且立言不苟,俨

  • 易学象数论

    六卷。清黄宗羲(1610-1695)撰。宗羲字太冲,号黎洲,浙江余姚人。明御史黄尊素之子。康熙初年,荐修《明史》,以年老多病辞。此书自序云:《易》广大无所不备,从九流百家借鉴精义以推行其说,而《易》之

  • 穀梁大义述补阙

    不分卷。民国张慰祖(1874-1922)撰。张慰祖字伯愉,号研贻,江苏吴江人。从著名学者胡玉缙学。入存石学堂,习《穀梁传》。光绪二十三年(1897)取优贡第三,朝考第二,授以教职。河道总督任道熔请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