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蟫史

蟫史

清屠绅(1744-1801)撰。屠绅字贤书,号笏岩,又号磊砢山人,磊砢山房主人,江苏江阴人。乾隆进士,历任云南师宗县知县、广州通判等职,嘉庆六年,在北京得暴疾卒。屠绅喜欢吟诗作文,与当时著名文人洪亮吉、黄仲则过从甚密。为文力求古奥而又华艳,以至于写长篇小说也用文言。主要著作除《蟫史》外,还有志怪小说《六合内外琐言》及杂记《鹗亭诗话》等。《蟫史》为长篇文言灵怪小说。全书二十卷,叙述主人公甘鼎在南粤、楚蜀黔广、豫东、交趾等地兴兵作战、斗法破敌的故事,没有说明年代。“蟫”是一种粉白色的蛀食衣物、书籍的小虫。作者认为,此种小虫游身于典籍之中,饱受古圣先贤遗泽,于是用它代指好古博古、妙解玄机的士人。而这部书内容又“奇古能摹”、“百家各采”,“自我作古,引人入胜”(杜陵男子《序》)。所以,作品以“蟫”为名。小说内容极为荒诞,所写神魔均为作者脱离生活的向壁虚构,加上任意引经据史摭拾灵怪,不论作品是否需要,随意而出,随意而灭,没有形成文学形象,给人以秽杂之感。一些地方写得淫秽不堪,使人无法寓目。不过,它承袭明神魔小说与世俗小说的流风余韵,却用文言写成,讲究才藻之美,在体例上形成文言史书与白话小说的结合体,自成一格。此书版本有嘉庆五年(1800)庭梅竹氏藏版,另有申报馆仿聚珍版印本。

十一卷。明穆希文(生卒年不详)撰。穆希文著有《说原》。本书专记鸟兽事实,所以名曰“蟫”,然而,蟫乃蠹鱼之别目,并非虫之总名。制名即有些不妥。全书分为羽虫、毛虫、鳞虫、甲虫、诸虫五类。

猜你喜欢

  • 仪礼集说

    十七卷。宋敖继公(生卒年不详)撰。敖继公字君善,长乐(今广东五华县)人,后居吴兴(浙江乌程县)。宋咸淳进士,对策忤时相,竟归而不仕;入元,赵孟頫尝从其受业。敖继公邃通经术,动循礼法,官信州教授。《仪礼

  • 坚白斋骈文存

    一卷。《杂稿存》四卷。清龙汝霖(生卒年未详)撰。字号里生平见《坚白斋诗存》(辞目)。本书“骈文高者摹拟骚汉,次者宗法六朝,大多气骨遒劲,词藻纷纶而非靡靡之音。”《杂稿存》卷一有《代沈桂芬请筹费移屯》一

  • 四书集注管窥

    二卷。清赵大镛撰。赵大镛字笙南,安徽泾县(今安徽泾县)人。是书首有胡承洪、赵绍袒二序。承洪序称其“训释字义,仿陈北溪《发明章句集注》,多融会全书,彼此互证”。绍祖序称其“能荟萃宋诸大儒之说,以发明《朱

  • 灌研斋集

    四卷。清李元鼎(1595-1670?)撰。李元鼎字吉甫,号梅公。吉水(今居江西)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曾投降李自成农民军,后又归顺清朝,官至兵部左侍郎。顺治八年(1646)获

  • 明史艺文志

    四卷。清张廷玉等奉敕编。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一字砚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九年(1701)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保。雍正时设军机处,规制均出自其手。乾隆四年(1739)奉

  • 两同书

    二卷。唐代罗隐(833-909)所撰。隐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因十举进士不第,改名为隐。余杭(今浙江余杭县)人,一作新登(今浙江富阳)人。曾依镇海节度使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天祐三年(903)

  • 春秋三传谳

    二十二卷。宋叶梦得(详见《春秋传》)撰。知唐啖助、赵匡及宋孙复一反汉晋以来尊经重传之传统,提倡弃传求经,直于经寻求《春秋》大义,此风影响了整个宋代经学。叶氏亦受其影响,故此书摘抉三传是非,主于信经不信

  • 渔石集

    四卷。明唐龙(1477-1546)撰。生平事迹详见《易经大旨》。陕西提学佥事王惟贤把唐龙的《黔南集》、《江右集》、《吴中集》、《晋阳集》、《淮阳集》于嘉靖年间合而刻之,以成此书。唐龙文颇具浩瀚之气。诗

  • 去伐论

    一卷。汉王粲(177-217)撰。清马国翰辑。王粲字仲宣,高平人。博物多识,间无不知。蔡邕奇其才略。避乱荆州依刘表,后仕魏,累官侍中。《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皆列为儒家。梁有《去伐论集》三卷

  • 本事方

    见《类证普济本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