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氏易礼
二卷。清张惠言撰。郑玄曾据礼释《易》,为专家之学,虞氏诋之,谓其不得易之门径。张惠言谓:“揆诸郑氏源流本末,盖有合焉,未免曲为附会。然其原文本质发挥经义,足以补康成之缺,正不必援虞入郑,混淆家法也”。张氏因考《易》之典礼,成《虞氏易礼》二卷。今存《茗柯全书》本。
二卷。清张惠言撰。郑玄曾据礼释《易》,为专家之学,虞氏诋之,谓其不得易之门径。张惠言谓:“揆诸郑氏源流本末,盖有合焉,未免曲为附会。然其原文本质发挥经义,足以补康成之缺,正不必援虞入郑,混淆家法也”。张氏因考《易》之典礼,成《虞氏易礼》二卷。今存《茗柯全书》本。
一卷。旧本题吴郡归有光(1506-1571)撰。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太仆寺丞,事迹见《明史·文苑传》。该书每卦摘论数条,大抵皆因袭旧说。间有自出新意者,如《说卦传》“坤为
二十二卷。清高隆等辑,许献重修。高隆,无锡人。明代震撼朝廷的东林党,其发源地即无锡东林书院。东林书院志自明万历始,迄清雍正止,共有四位作者,但传世甚少。志创始者刘元珍,其书成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
不分卷。明施端教编。施端教,生平籍里失考。著有《读史汉翘》。是书采唐人近体诗,以上下平韵隶之,大抵取供集句者之用。王震序称其集句为绝艺。可知是书所由作。《四库全书》列存目。
不分卷。明王业(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王业,字蔚上,号冠九,其里贯未详。明末曾为诸生。吴楚材序称其所著有《五经释义》、《性理约言》及文集八卷。此书仅杂文数十首,不分卷数。其史论诸篇,大抵为明季秕政
见《外台秘要方》。
十二卷。清苏宏祖(?-1664)撰。苏宏祖字光启,汤阴(今辽宁省辽阳)人。清顺治进士,隶汉军正红旗,崇德三年(1638)由举人授户部启心郎,世职牛录章京,顺治元年(1644)授河南、河北道,福建兴泉道
一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1623-1713或1716),字名甡,字大可,一字齐手,号秋晴,学者又称西河先生。明季诸生。曾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流亡山谷,筑斗室,读书其中。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
二十四卷。清黄昌衢选。黄昌衢生卒年未详。字康谣,江西婺源人。此书收明代二十四位诗人的作品。所谓二十四家者,有刘基、袁凯、高启、杨基、张羽、徐贲、林鸿、李东阳、徐祯卿、蔡羽、何景明、李梦阳、薛蕙、高叔嗣
一卷。宋周孚(?-1174)撰。周孚,宋代诗人,字信道,祖籍济南,寓居丹徒(今江苏丹徒县)。七岁通《春秋》,作诗初学陈师道,后学黄庭坚。乾道二年(1166)进士,授真州(今江苏仪征)教授。《宋史·艺文
三卷。宋王钦若(962-1052)撰。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属江西新喻)人,中进士甲科,官至司空、门下侍郎等。王钦若状貌短小丑陋,为人奸诈,因妒忌寇准在澶渊之役立奇功而进谗言使寇准去职。王钦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