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蒲州府志

蒲州府志

二十四卷,图一卷。清周景柱纂修。周景柱字西擎,浙江遂安人。乾隆七年(1729)举人,乾隆中由中书任太原同知,月余擢太原知府。周景柱性清刚,断案如神,庭无留狱。历知宁武、蒲州二府,在蒲兴建书院以及考院府署,浚姚、涑二渠与五姓湖,规复水利,深受百姓拥护,累迁河南、甘肃按察使。其地形势,黄河北来,太华南倚,总水陆之汇要。周景柱谋其事,四处网罗,亲手加以订辑,数月而成。《蒲州府志》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全书二十四卷图一卷,三十四目,分为:卷一星野、地表、沿革、形胜、疆域,卷二山川,卷三古迹、风俗、物产,卷四城池、坛庙、官署,卷五学校、田赋、兵卫,卷六职官,卷七宦绩,卷八至卷九选举、封荫,卷十至卷十二人物,卷十三忠节、孝友、文苑、吏师,卷十四义行、隐逸、方技、仙释、寓贤、续传,卷十五列女,卷十六至卷二十二艺文,卷二十三事纪,卷二十四余录。首有府志图。府志此编为首创,观其发凡义例,颇具史识;考沿革古迹,致力最深。按沿革首列古今郡地表,凡沿革所不能书者,于表著之。表所列者,于秦以上加详;而记述沿革则自汉始。以方志图表并茂之体,非此志首创,而加以说明者,始见于此志。古迹目中考证,征引甚繁。如杨贵妃村考,首引史传纪载为证,谓在雷首山下独头坡,唐贵妃杨氏本弘农人,其父元琰,家于蒲州独头村,贵妃生于其间,及入宫后,因号其村为贵妃村。今独头坡,为唐时村地。又如考鹤省楼在城西河州渚上,北周宇文护所造,至金明昌时尚存。特引征当时名人题咏诗为证,这二首均为蒲州闻名胜迹。此志考证翔实,资料较丰,有一定参考价值。该志尚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补版重印本刊行于世。

猜你喜欢

  • 琴谱正传

    六卷。题明无锡宋仕校正,杨嘉森编,后又有梧冈道人黄献跋。跋中称“少学琴于司礼监太监戴某,刻谱以广其传”。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有黄献《梧冈琴谱》十卷,注云:“献字仲贤,西平乐人。宪忠时为中官。嘉靖丙午

  • 蜀石经毛诗考异

    二卷(愚谷丛书本)。清吴骞撰。骞字兔床,浙江海宁人。著有《诗谱补正后订》、《陶靖节诗注》、《谗书》、《国山碑考》、《阳羡名陶录》等。此书分上下两卷,前有自序,次为嘉庆九年陈鱣序。据自序,所据之本是从吴

  • 王韶之晋安帝纪

    一卷。清黄奭辑。王韶之(380-435),字休泰,南朝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曾任黄门侍郎领著作郎。入宋,又历任侍中、礼部尚书、吴兴太守。著有《晋安帝纪》十卷,又称《晋纪》、《晋安帝阳秋》。记东

  • 南宋元明僧宝传

    十五卷。清代释自融(1615-1691)撰。门人释性磊补辑。《南宋元明僧宝传》一书属于佛教僧传体书中的类传佛书,成书于清康熙三年(1664)。主要内容是记载南宋建炎元年(1127)到清顺治四年(164

  • 待轩诗记

    八卷。明张次仲(1589-1676)撰。次仲字元岵,号待轩;初名允昌,字孺文,晚号浙汜遗农。浙江海宁人。明亡后,绝迹人事,著述甚富。有《周易玩辞》、《困学记》、《待轩诗记》、《待轩集》。是书前载总论二

  • 玉堂漫笔摘钞

    见《玉堂漫笔》

  • 毛诗十五国风义

    一卷。梁简文帝萧纲(503-551)撰。清马国翰辑。萧纲字世缵,小字六通,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之弟,萧统卒,被继立为太子,太清三(549)年武帝卒,纲即位,改元大

  • 唐书直笔

    四卷,宋吕夏卿(1018?-1070)撰。吕夏卿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字缙叔,庆历间举进士,长于史学,尤熟悉唐代史事。皇祐元年(1049年),调充编修官,预修《新唐书》,他博采传记杂说数百家,折衷

  • 绣余吟稿

    一卷。清孙瑞贞(生卒年不详)撰。孙瑞贞,字庆姑,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毕亮之妻,清代文学家。此书有同治二年(1862)双庆堂刊本,由其子毕嘉祯所编辑。书前有《孙孺人小传》,彭澹芳哀词,《贞烈记》,施宜

  • 四圣一心录

    六卷。明钱一本(1539-1617)撰。钱一本,详见《像象管见》条。该书在《像抄》的基础上,又舍数而言理。其言理,舍天而言人;其言人,又舍事而言心;推而至于性命。体例近乎语录,论说又多支离。如谓许由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