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明朱祁镇(1427-1464)撰。朱祁镇为宣宗长子。公元1435-公元1449年、公元1457-公元1464年在位,建元正统、天顺。英宗出生四个月时,即立为皇太子,九岁即帝位,建元正统。时承永乐
八卷。黄达劭(生卒年不详)撰。达劭,湖南湘潭人,字吉棠,清代诸生,卒于民初。是诗稿卷一至二,为同治十一年(1872)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作品,收诗二百二十五首,为前一集。卷三至四为《蓼西庄集》,
①二十卷首一卷。清彭光藻等修,杨希闵等纂。彭光藻,字敬轩,湖南武陵人,贡生。同治七年(1868)任长乐县知县。杨希闵,考江西新城人。长乐邑乘,首修于明弘治十七年邑人刘则和。再修于万历二年邑人郑世威。三
①三十五卷,首一卷。清吴士进修,胡书源等纂。吴士进,严州府知府。胡书源,山阴县人。《严州府志》乾隆二十一年(1756)刻本。全书三十五卷首卷,分为:卷一为星野。卷二建置,目为沿革表、郡县名表。卷三至卷
四卷。清萧震万(生卒年不详)撰。萧震万字云阶,湖南湘潭人。乾隆间诸生。卷首有萧震万自序,谓此集为年七十六岁时所撰集,故名《桑榆夕照录》。书中以说经之文为多,兼及天象、地理及古史等。所论多有可取,如卷一
三卷。明陆深撰(生平详见《南巡日录》)。此书共有六篇。第一篇为“述通”,第二篇为“典通”,第三篇为“释通”,第四篇为“笔论”,第五篇为“体位”,第六篇为“古今训”。每篇皆有诸家之书列于篇首,再以“法帖
一卷。附曾子大孝编注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孝经全注》)撰。《李氏孝经注辑本》即《孝经全注》,所不同者,削去了章次之目,以为本经之纲在“爱敬”二字。标目者未归之天子章,由是脉络遂不可寻,章句之间亦不免
八卷。清刘云份(生卒年不详)编纂。刘云份淮阴(今江苏淮阴县)人。此集为唐诗合集。共八卷。集前,有康熙四十二年(1703)李翰照序。据称刘云份曾有《十三唐人诗》,又辑为此本。此集专选唐代诗人中刘姓八家之
二卷。明罗汝鉴撰。汝鉴字明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生卒不详。该书专记明惠帝“建文之变”中殉节诸臣事迹,大致以张芹《备遗录》和郑禧《群忠事略》为基础而稍加增附,故将两书之名合而为一。所录共计84人,人
二卷。不著撰人姓氏。此书与所作诗评、词曲评合为一起,大概是未完成之稿。书中大都抄撮旧文,并无发明之处。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