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群经音辨

群经音辨

① 七卷。北宋贾昌朝撰。贾昌朝(998-1065)字子明,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县)人。天禧初,赐同进士出身,主晋陵簿。庆历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官至枢密使。英宗时,加左仆射,封魏国公,卒谥文元。《群经音辨》乃贾氏侍讲天章阁时所上。搜辑群经一字异训或音从而异者,析为四门。卷一至卷五辨字同音异者,仿张守节《史记正义》发字例,依《说文解字》部目编次。卷六辨字音清浊、辨彼此异音、辨字音疑混,皆即《经典释文·序录》所举,分立名目。卷七附辨字训得失一门,所辨论者仅九个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是书云:“书中沿袭旧文,不免谬误者,如卷一言部:‘谦,慊也’下云:郑康成说谦为慊。慊,厌也。厌谓闭藏貌。据《礼记》注曰:谦读为慊。慊,厌也。此解正文‘自谦’注。又曰:厌读为黡。黡,闭藏貌也。此解正文‘厌然’,与上注厌足之‘厌’绝不相蒙。昌朝混而一之,殊为失考。……是皆疏于考证之故。然释文散见各经,颇难检核,昌朝会集其音义,丝牵绳贯,同异粲然,俾学者易于寻省,不为无益。小学家至今不废,亦有以也。自序云:编成七卷,凡五门。绍兴中王观国后序亦云凡五门六卷。惟《宋史·艺文志》作三卷。此本为康熙中苏州张士俊从宋椠翻雕,实为七卷,则《宋史》所载为字画之误明矣。”《郑堂读书记补逸》云:“就群经中字同而音训俱异者,各以类从,详为辨别,寻考甚易,有裨学者;虽小有疏舛,不害其全书也。”是书北宋刊于崇文院,南渡后刊于临安府学,又刊于汀州。清康熙甲午(1714年)张半桥(士俊)据汀州本刊刻,是为《泽存堂丛刻》本。前有文元自序及宝元二年(1039年)刊书时牒,列名五行。末有康定二年(1041年)雕造时题识,列名四行。又有绍兴十二年(1142年)王观国后序及题识,列名十六行。又有粤雅堂本、《畿辅丛书》本、长沙余肇钧编刻《明辨斋丛书》本、长洲蒋氏铁华馆仿宋本等。②二卷。清林庆炳(详见《周易述闻》)撰。作者认为,南北 字音不同,当以北音为正。闽地方音居多,读书与正音相去甚远,因此需要正音。遂依十三经逐字推求。有字异音同者,以经书之字为首,然将同音字排列其下,便于认读。后附有“字音辨讹”、“续录字音辨讹”、“寻常音误”、“续录寻常音误”、“千字文正音”、“切字捷法”等,对初学者读书辨音,提供了方便。由于作者疏于音韵之学,又受闽方音影响深,加止辨音时虽曰以北音为正,但北音依什么为标准他也不甚了然,且北音本身也有不统一不科学之处,所以,所列同音之字错误不少。如“深、伸、绅、琛”条注:“音申。”据《广韵》,“琛”是彻母,余为书母;“琛、深”在侵韵,而“申、绅、伸、身”均在真韵。显然不是同音字。即使按清代北方音,“琛”与余字也不同声母。再如,将“辱、预”、“雍、翁”、“翔、墙”、“肉、又”、“汇、类”、“刃、印”、“厩、记”列为同音字,注“胜、盛”为“身”的去声,“惩、郢”为“衬”的下平,显然是以闽音来确定的。不过,通过这些材料,尚可窥见清代闽地语音的一些痕迹。《群经音辨》有光绪十八年小石渠阁刊本。

猜你喜欢

  • 易章句

    ① 一卷。东汉刘表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人,官至镇南将军。《后汉书》有传。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引荀勖《中经簿》,刘表《易注》为十卷。《七录》以为九卷,录一卷。陆

  • 史学丛书

    ①九十三种,一千七百七十一卷。广雅书局编,南海廖译群总校。张之洞总督两粤时,于番禺开设广雅书局,所刻以史学著作为多,其意盖在于集成史藏。后广雅书局按四部辑收部分所刻书,成《广雅书局丛书》,上海书坊又择

  • 定山堂诗集

    四十三卷。《诗余》四卷。《龚端毅公奏疏》八卷。附一卷。清龚鼎孳(1615-1673)撰。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安徽合肥人。崇桢七年(1634)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李自成攻入京城,授直指使。后降清,至

  • 诸史拾遗

    五卷,清钱大昕撰。作者详见前条。此书也是在《廿二史考异》刊成后,续有所得编成,共五卷,《三国志》、《晋书》为一卷,《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南史》、《北史》、《唐书》为一卷

  • 金正希年谱

    ①一卷。清程锡类编。锡类字不匮,明清之际安徽休宁人,系谱主门人。谱主金声(1598-1645),字正希,号赤壁,安徽休宁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庶吉士,后告病归。南明弘光时任命为左佥都御史,

  • 秋仙遗谱

    十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按其版式是明刊本。书名取自《孟子·告子上》的“弈秋”,以为弈仙秋所遗之棋谱。书前冠以马融《围棋赋》、班固《弈旨》、张拟《棋经》、刘仲甫《棋法》及《围棋》十诀。前集八卷,后诀四卷。

  • 梦鼎堂文集

    四卷。《若溪集》一卷。清任观瀛(约1694前后在世)撰。任观瀛,字子登,一作紫登,安徽萧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官至陕西临潼道。此二集皆其任浙江长兴知县时所作。《若溪集》以水名名

  • 淮南水利考

    二卷。明胡应恩撰。胡应恩,字西畹,沐阳人,嘉靖时岁贡生,官合浦县知县。胡应恩为南津侍郎之长孙,累世居山阳,于地方水利知之甚详,因著是书。《淮南水利考》清天尺楼钞本。共二卷,此书所记,始于夏禹,而终于明

  • 浮西施

    一卷。清徐石麒(详见《买花钱》)撰。本杂剧只一折,写范蠡辅越王勾践灭吴后,沉西施于江之事,而不采范蠡载西施同泛五湖之常说,用事奇谲,一反通说,词律谐畅,激扬高亢。其艺术成就与吴伟业的杂剧不相上下。本书

  • 伤寒微旨论

    二卷。宋韩祗和(生卒年不详》撰。韩祗和,北宋哲宗时淇川(今属河南)人,精医学,对伤寒一门尤有造诣。此书成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宋史·艺文志》不载。原书早已亡佚,只散见于《永乐大典》各卷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