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续高僧传

续高僧传

三十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续高僧传》,亦称《唐高僧传》。佛教传记体史书。因本书是继慧皎的《高僧传》而作,故题书名为《续高僧传》。书初成于贞观十九年(645),其所载实止于麟德二年(665)。道宣早就心怀著述一部僧传的愿望,他以为梁慧皎《高僧传》所记梁代高僧过少,需要作补辑工作,于是便着手准备。正如道宣自序所说:“或博咨先达,或取讯行人,或即目舒之,或讨仇集传。南北国史,附见徽音,郊郭碑碣,旌其懿德。皆撮其志行,举其器略”。广征博引,著录成书。内容从北魏(后魏、东魏)、南齐、梁(后梁)、北齐、北周、陈、隋至唐麟德年间。正传写高僧西百九十八人,附见二百二十九人。因此书是作于国家统一时期,故在地域上体现了南北高僧平等入卷的地位,弥补了慧皎偏重南朝的缺欠。在体例上,效仿慧皎《高僧传》,仍分有十科,但每科之后只有论而没有赞,又改科名《神通》为《感通》,《亡身》为《遗身》,《诵经》为《读经》,合《经师》、《唱导》为《杂科》,另增《护法》一科。本传还打破了梁《高僧传》不著录生存的人这一条原则,而把一些当时仍在世且有名望的僧人编写立传,如慧净(卷三)、慧休(卷十五)、法冲(卷二十五)等。此传十科分别是:一、译经(四卷),记载梁至唐代重要翻译家,其中汉僧所占比例相当大。意味中国佛教已有了自己能直接从事翻译的专家。二、义解(十一卷),其中包括各宗派的佛教大师及其撰述。三、习禅(六卷),内载有禅宗、天台宗、三阶教的一些开宗人物,是研究这些宗派建立及学说演进的重要文献。四、明律(三卷),其中有许多是四分律宗先驱者的传记。五、护法(二卷),六、感通(二卷)。七、遗身(一卷)。八、读诵(一卷)。九、兴福(一卷)。十、杂科(一卷)。《续高僧传》对于研究中古时期的宗教、哲学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它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梁武帝曾打算自兼白衣僧正,管理僧众,后因智藏强烈抗议,才打消了这一念头(见卷五《智藏传》)。这是汉族中统治者要把政教权合二为一的特殊记载。又如洪偃为陈文帝接待齐使崔子武(卷七),道宠为魏收、邢之才之师(卷七),法雅组织僧军,帮助唐高祖作战(卷二十四《智实传》)均可以和正史相互参考,具有订正史实之作用。此书不足之处有,一、把一个人前后写成两个人。如《佛陀禅师传》见载卷十六,卷二《菩提流支传》中又附见有《佛陀扇多传》。二、有的年代有出入。三、收载在世高僧和续补内容显得不协调,缺少及时更正。四、也存在补续不全等漏补现象。五、附见中某高僧的一般介绍,当续补立为专传时,仍保存不变,以致重复。但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佛教传世的重要文献之一。现有版本分别载于宋、元、明、清藏经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高僧传合集》,《续高僧传》全文被收载于《合集》之中。

猜你喜欢

  • 兴观集

    二卷。明瞿暹编。瞿暹生平履迹均待考。瞿暹旧藏仇远手书七言律诗三十八首,有元末明初诸人题跋。其邑人翰林修撰王希范曾以“兴观”二字题卷端,故名之曰《兴观集》。宣德三年(1428)瞿暹又乞其伯父长史瞿佑书所

  • 中庸心法渊源

    一卷。署名为东海乐天翁著,又署名男彬桐校。不知其何姓,书无序例。大意以为《中庸》一书是圣门传授的心法。道统不自尧舜始,羲皇承接往圣心源,始作八卦。一划象天,人得一以立命,为中。两划象地,人备其二,见诸

  • 春秋体注大全合参

    四卷。清周炽(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撰。周炽字旦林,铜陵(今安徽铜陵)人。该书撰成于康熙五十年(1711),分四卷。卷一为隐公至庄公,卷二为闵公至文公,卷三为宣公至襄公,卷四为昭公至哀公。另有凡例二则

  • 印典

    八卷。清朱象贤撰。朱象贤号清溪,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它不详。此书采录印玺故实及诸家论说。分十二类,为原始、制度、赉予、流传、故实、综纪、集说、杂录、评论、镌制、器用、诗文。后有康熙六十一年(172

  • 增订临文便览

    四卷。清怡云仙馆主人编。怡云馆主人姓名未详,是书乃修订增补张启泰《临文便览》而成。其《自识略》谓:“坊间近刻《临文便览》,盖合《字学举隅》、《韵辨》二书而成。简明切要,洵为善本。惟《举隅》中之《正讹》

  • 双桂集

    六卷。明徐墺编。徐墺江苏无锡人。生平履迹不详。是集录其祖徐环父徐允之诗。环字伯枢,元兵部侍郎徐宪之子。洪武间,常以茂才荐,擢上元县主簿,终临桂县丞。所著有《临桂集》。允字邦孝,所著有《水南集》。墺合为

  • 离骚经订注

    一卷。明赵南星(1550-1627)撰。赵南星,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高邑(今河北高邑)人。万历进士,为人耿直敢谏,官至吏部尚书。崇祯初谥忠毅。著有《史韵》、《学庸正说》、《离骚经订注》。书前

  • 乐说

    二卷。清庄存与撰。存与字方耕,江苏武进人,乾隆十年(1745)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博览群书,贯通六经,著有《彖传论》、《尚书既见》、《书说》及《春秋正辞》等。《乐说》凡上、下二卷,首先

  • 庚辛唱合诗

    一卷。元缪思恭(约1352前后在世)等编。缪思恭字德谦,号菊坡。生卒年不详。吴县(今属江苏)人。至正间为嘉兴路同知。元末张士诚遣弟士德、士信来攻,思恭败之于杉青关。此编为思恭至正庚子(1360)、辛丑

  • 采薇集

    四卷。《幽贞集》二卷,《邕集》六卷。明董传策(1530-1579)撰。董传策,字原汉,号幼海,抱一山人。上海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因劾严嵩稔恶误国之罪,严嵩下其狱,严刑拷打。恰逢地震而得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