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读考异

经读考异

八卷,补经读考异一卷,句读叙述二卷,补一卷。清武亿(1745-1799)撰。武亿字虚谷,一字小石,号授堂,又号半石山人,河南偃师(今洛阳)人,经学家、经史考据家、金石学家。武亿少喜读书,遇灾屋圮,架席处洿泥中,唯读书不辍。师事朱筠,益为博通之学。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官山东博山知县。在任奖励儒学,诋斥佛老,革除积弊,讼不留牍,廉洁自持。大学士和坤派番役杜成德等以捕盗为名,横行州县,武亿执而杖之,因而得罪权贵,罢官,后主讲于启文、清源两书院。武亿平生嗜古研经,博通经史,长于考证,又笃好金石,收藏甚富,凡所考跋,均能补正史传。其讲学打破宋、明空虚臆说的陋习,而依据汉学师授,考订经义也同样如此,论者称:“中州之知读古书,崇经学者,实自授堂倡之”(《清儒学案·授堂学案》)。所著除本书外,尚有:《群经义证》七卷、《金石三跋》十卷、《三礼义证》、《授堂金石文字续跋》、《偃师金石记》、《读史金石目录》、《钱谱》、《补经读叙述》、《安阳金石录》、《授经堂诗文集》等十多种。武亿考订经义,往往依据古书传记,旁征远引,剖抉精蕴,比辞达意。《礼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注称:“离经,断句绝也。是学者先辨经读,自周已然。陆德明《释文序录》曰:‘汉承秦焚书,口相传授,一经之学,数家竞爽。章句既异,踳驳非一。盖汉代诸儒分章析句,各自为业,其于经读必由师传,授受转多异同,陆氏《释文》略存梗概。或一句离为二三,或二句并作一读。又或一字上承句末,亦可成文;下属句首,义亦两通。皆兼收并采,意至善也。俗流乃坚执一读,不能兼通他读。于是屡转浸易,驯致古训沉没,讵不惜哉!”。本书是武亿主讲清化时所著,实在是小学之所先事。作者收集古书引《易》之文比较异同,断其得失。如“乾九三,夕惕若厉无咎”,认为近读都以“夕惕若”为句,“厉”一读,“无咎”一读,考之汉唐旧读,应连接“夕惕若厉”为句。又《书》“怵厉惟厉”,与《易》相同,古读似可依。又“朔南暨声教讫于地四海”,认为《史记·禹本纪》从“暨”字断句,今《尚书》从“暨声教”断句,考之《后汉书·杜笃传》:“朔南暨声,诸夏是和”(按:荀悦《汉纪》也有“北尽朔商,南暨声教”)。据此,汉人早已以“暨声”连句,孔传所读有所依据。近胡正明说裴骃《史记集解》注在“暨”字下,那么从刘宋时已不依从孔传,而把“声教”归属于下一句。这大约是怀疑孔传为伪托的缘故,宜从旧读为好。这两条见地都很明允,可概其余。至于《句读叙述》,则是因为与本书互为表里,因此附录于后。有道光癸卯重刊《授堂遗书》本,《皇清经解》卷七百二十七始也予以收录,《江氏聚珍版丛书》四集有《经读考异》八卷《补》一卷。

猜你喜欢

  • 夏小正补传

    一卷。清朱骏声(1788-1858)撰。朱骏声,字丰艺,号允倩,江苏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官黟县训导,咸丰元年(1851)进京,进呈所著《说文通训定声》等四十卷。得咸丰帝

  • 关中道脉四种书

    四种,十七卷。清李元春编。所收书为《关学编》五卷首一卷(明冯从吾撰,清李元春重订)、《张子释要》三卷(包括《张子东西铭全注》一卷、《张子正蒙释要》一卷、《张子语录释要》一卷。宋张载撰,清李元春注)、《

  • 絮香吟馆小草

    一卷。清嵩龄文撰。嵩龄文,生卒年不详,字竹友,库雅勒氏,满洲旗人,为乌佳氏侍卫忠善亭之妻,清代文学家。“生有夙慧,博通坟典,尤工于诗”。早寡。其诗《晓枕书感》云:“初回蝶梦远钟鸣,微白窗棂月尚明。起舞

  • 五经钩沉

    ① 一卷。杨方(约公元317年前后在世)撰。王谟(详见辑《圣证论》条)辑。杨方字公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东晋诗人、经学家。事迹详见《晋书》本传。杨方著作有《五经钩沉》、《吴越春秋》及诗歌杂文,皆行

  • 尚书弘道编

    不分卷。清廖平撰。此书不分卷,原名《尚书纬说》。廖平认为,“尚”是“上”的意思,因其上托帝王,所以加“尚”字以尊之。前十一篇为《尚书》,后十八篇为《中候》,不得称全书为《尚书》。所以廖平分《尚书》十一

  • 唐代今字尚书残卷

    敦煌本今字《尚书》残卷三,甲卷为《尧典》,乙卷为《禹贡》,两篇都残缺不全。丙卷为《周书》,今存残卷从《多方》起,至《立政》后题而止。甲、乙两卷都是唐高宗以前的写本,丙卷“基”字缺笔,可以肯定是唐玄宗时

  • 论语琳公说

    刘宋释慧琳撰。清马国翰辑。慧琳本秦郡刘氏子,富有才华,兼内外之学为庐陵王义真赏识。著《均善论》,颇贬裁佛法。其《论语说》史志《释文·叙录》均无记载。只皇疏引有四节。邢疏又从皇疏转引。其说虽新巧,但与经

  • 钦定七经纲领

    一卷。清学部图书馆编。此书将钦定七经中卷首纲领截割而成卷。其中《易经》三篇:一论作《易》传《易》源流,二论《易》道精蕴经传义例,三论读《易》之法及诸家醇疵。《尚书》三篇:一论删《书》传《书》源流,今文

  • 司马法

    一卷。旧题齐司马穰苴撰。考《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司马穰苴兵法》。”由此可知,此书非司马穰苴自撰,为战国初齐国诸臣所追辑而成。隋、唐以来诸史志书

  • 小山词校记

    一卷。清朱孝臧(1857-1931)撰。朱孝臧生平事迹见《淮海居士长短句校记》辞条。孝臧得赵氏星凤阁藏明抄本晏几道《小山词》,以校毛氏汲古阁本,择善而从。既以刊行,复撰校记于后。除用毛本外,参以汪大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