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学讲义

经学讲义

一卷。清末民国初王舟瑶(1858-1925)撰。舟瑶字枚柏,一字星垣,浙江黄岩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广东侯补道,执教多所书院,及学堂著述颇丰。此书是王舟瑶在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授课的讲义。首论读经法。大旨是学者读一经,一定要求其大义所在,不宜拘泥于形声训诂名物考据之中。次述经学家法,分孔门传授、《易》家、《尚书》家、《诗》家、《礼》家、《春秋》家、《孝经》家、《论语》家、《孟子》家、《尔雅》家、小学家共十一章,基本上能备举源流。只是言《尚书》《孝经》二章有持论欠允处。《隋书·经籍志》及陆德明朱竹垞等,都谓马融郑玄所传古文,非孔氏旧本,但王舟瑶非之。又郑玄注《孝经》,无可置疑,但王舟瑶据王伯厚之说,谓非郑玄而是郑小同。这都是站不住脚的。卷中还有“通变”“自强”二篇,附会新学说,似与经学之旨不合。《经学讲义》有光绪刊本。

猜你喜欢

  • 读风偶识

    四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今属河北)人。清代史学家,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曾任知县。治学以经为主,致力于疑古、辨伪、考信。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于经,

  • 十六名家小品

    三十二卷。明陆云龙(约1628年前后在世)编。陆云龙,字雨侯,号孤愤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是编评选屠隆、徐渭、李维桢、董其昌、汤显祖、虞淳熙、黄汝亨、王思任、袁宏道、文翔凤、曹学佺、陈继儒、袁中道

  • 明宫杂咏

    二十卷。清饶智元(生卒年不详)编。饶智元,字珊叔,湖南长沙人,此书《杂赋》,为明代史事。辑上起洪武,以及南明福王、唐桂王等遗闻佚事。其未纪年号和不易区别者,列入《杂缀》,末附《叙目》二卷。是仿严遂成《

  • 灵峰草堂丛书

    八种,十七卷。民国陈炬编。陈炬字衡山,贵阳(今贵州省贵阳市)人。丛书所收八种为:陈矩《灵峰草堂集》四卷、《凫氏为钟图说补义》一卷、《孟子弟子考补正》一卷、《天全石录》一卷、宋刘攽《孟子外书补注》四卷、

  • 疑狱集

    四卷。五代和凝(?-955)、和(生卒年不详)撰。《补疑狱集》六卷。明张景(生卒年不详)撰。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县须城镇东)人。后唐天成年间官翰林学士。后唐灭亡后,入后晋,官至左仆射。后

  • 谈徽

    四卷。清外方山人(西崖)撰。是书分名、言、事、物四部,沿袭《通俗编》、《恒言录》传统,辑录俚言俗语,考辨源流,引书为证。卷首有嘉庆二十年(1815年)作者自序、嘉庆十六年(1811年)王玉树序、嘉庆九

  • 续泉说

    一卷。清李佐贤撰。李佐贤,详见《古泉汇》条。卷首为同治十二年(1873)十二月鲍康序,次为说评。列于前者为李说,附于后低一格者为陈介祺评,末以吴清卿、王廉生之说附之。据鲍康序云,本书为李氏原稿,卷尾所

  • 四书类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论语》、《孟子》原各为书,《孟子》至宋代取得经的地位,得与《论语》并立。宋人又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与之相配。宋淳熙年间,朱熹作《四书章句

  • 文学兴国策

    二卷。美国林乐知(详见《中国关系论》)译,吴江林廷旭述。同治十年(1872),日本政府首次派员出使外国,日本官员森有礼(1847-1889,曾于1875-1878任驻华公使)被派往美国任职,并奉政府命

  • 铜山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崔志元修,左泉金等纂。崔志元,清山右凤台(今山西晋城)人,道光八年知铜山县事。崔志元莅任铜山,延左泉金等纂修县志,历九月而成书。卷首有知府潘榞序、崔志元序、凡例、捐刻姓氏,以及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