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世大典

经世大典

八八〇卷。元代官修政书,又名《皇朝经世大典》,赵世延(1260-1336)任总裁,虞集(1272-1348)任副主裁。世延字子敬,其先雍古族人。世祖时任监察御史,后累迁至中书右丞,平章政事。集字伯生,世称邵庵先生,崇仁(今属江西)人。累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是书参照《唐大典》、《宋会要》的体例,汇编元代典故,成书于文宗至顺二年(1331)。全书分为十篇:启事四篇,包括帝号、帝训、帝制、帝系;臣事六篇,包括治典、赋典、礼典、政典,宪典,工典。各典又分若干子目。涉及元代职官、赋役、礼仪、宗教、军事、刑法、造作等各方面制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明初修《元史》,老的部分主要取材于《经世大典》。明中叶以后,此书散佚。我们今天尚能见到的残卷来自三处:一是《国朝文类》卷四十至四十二的《经世大典,序录》,即由原书各类子目的序录汇集而成。对了解元代各项典章制度颇有帮助。二是现存《永乐大典》卷一一五九八的《经世大典·市籴粮草》,卷一九四一六至一九四二三的《经世大典、站赤》和卷一五九四九至一五九五〇的《经世大典·海运》。三是《广仓学宭丛书》中的《大元马政记》、《大元仓库记》、《大元毡罽工物记》、《元代画塑记》、《元高丽纪事》、《大元官制杂记》等。1984年台湾出版了苏振申的《元政书经世大典研究》,叙述了此书的修纂过程,内容与价值,可参考。

猜你喜欢

  • 野庵文集

    十卷。明吴宣(约1470前后在世)撰。吴宣,字师尼,号野庵,崇仁(今江西崇仁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景泰四年(1453)举人,授左军督府经历,改中府,升镇远府知府。著有《野庵文集》。此集系其门人王君

  • 畹香楼诗稿

    二卷。清梁兰漪撰。梁兰漪,生卒年不详,字素涵,号蓉溪,江苏江都人,太守汪剑谭母。此书前有钱大昕所作序言,书后附有汪佩珩《桐华吟馆诗存》。此书刊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

  • 心经

    一卷。南宋真德秀(详见《大学衍义》)撰。此书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均给予著录,但书名题《心经法语》,是一书而两名。其内容为集录“圣贤”论“心”的格言,而以诸家的议论为其作注,

  • 岳池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何其泰修,吴新德纂。何其泰,曾任岳池县知县,候补通判。吴新德字让泉,邑人,咸丰十一年(1861)举人。光绪元年(1875),大府议修省志,通行各州县饬取事实。何其泰奉檄后,乃集绅筹派,

  • 蒲江词

    一卷。宋卢祖皋撰。卢祖皋字申之,又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庆元五年(1199)进士。嘉定中为军器少监,权直学士院。祖皋为楼钥之甥,学有渊源,尝与永嘉四灵以诗相倡和。著有《蒲江

  • 杜氏体论

    一卷。魏杜恕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杜恕字务伯,京兆杜陵人。在朝八年,不结党援,专心向公,议论亢直,仕至御史中丞。出刺幽州,因事免为庶人,徙章武,阮武谓恕曰:“今问间暇,可潜思成一家言?”遂著《

  • 兰绮堂诗钞

    八卷。清王鼎(1720-?)撰。王鼎字条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籍太原。年青时,致力于科举考试,以八股文与人比试,后来科场无名,致力作诗,与人互相吟赏。其性情敦厚,少而沉静简默,承其家学,能诗,又

  • 切字释疑

    一卷。清方中履撰。方中履字素伯,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以智之子,中通之弟。幼从父游于方外,晚年筑“稻花斋”于湖上,专心著述,所著《古今释疑》十八卷,入《四库全书提要·子部杂家存目》。案《古今释疑

  • 政训

    二卷。明彭韶(1430-1495)撰。彭韶字凤仪,莆田(属福建)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历刑部员外郎。成化中因上疏忤旨下狱,后得释。孝宗时官终刑部尚书。彭韶秉节无私,事关大体,皆抗疏极论,贵戚近

  • 春秋经异

    十二卷。清张漪(详见《诗传题辞故》)撰。该书撰成于嘉庆初年,按《春秋》十二公次序,每公各为一卷。卷首附录何休、范宁、杜预、胡安国等家序,卷尾附录补遗、勘误。该书大体上在于校订《左传》、《公羊传》及《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