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箴膏肓

箴膏肓

一卷。汉郑玄(详见《乾坤凿度》)撰。东汉时期,今古文经斗争激烈,著名今文经学家何休有感于贾逵张大属古文经的《左传》学,于是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既捍卫《公羊》学,亦攻击《左传》与《穀梁》学。郑玄曾师事古文经学家马融,然其学虽以古文经学为根本,却兼容今文经学。因此,他既不容忍何休对《左传》的攻击,亦不赞同何休对《穀梁》的批评,遂针对何氏之书而作《发墨守》、《箴膏肓》、《起废疾》。史称何休见郑玄之书后曾感叹说:“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吾乎!”郑玄遍注群经而未及《春秋》经传,据《世说新语》云,郑玄曾注《春秋传》,但未完成。因知服虔所注多与己同,乃以己注赠与服虔。此说可靠性难以断定,然郑氏之《春秋》学亦赖此三书而流传。此三书原与何休所著别行,盖唐时合而为一,逐条先列何休曰,再列郑玄之反驳。此三书宋时散佚。王应麟从诸书中辑出《箴膏肓》二十余条,《起废疾》四十余条,《发墨守》四条,合编为一书,即今《四库全书》所据之本,然已不及原书十之一二。《箴膏肓》专驳何氏攻驳《左氏》之论。如“曹太子来朝,宾之以上卿,礼也。何休曰:‘《左氏》以人子安处父位,非哀世救世之宜,于义《左氏》为短。’箴曰:‘必如所言,父有老耄罢病,孰当理其政、预正事也?”由于何氏并未把《左传》看成是记载史实之书,而是当作《公》、《穀》一类的解经之作,故有此诘难。然从郑氏之“箴”,我们知道在这一点上,郑氏与何氏并没有区别,此书其它诸条,亦可证明这点。清儒刘逢禄学主《公羊》,不满郑玄之攻驳何氏,撰《箴膏肓评》以申何难郑,或评郑氏之伪,或评郑氏之诬、或评郑氏之非典礼,藉此以申《公羊》家言。郑氏此书,清儒王复、袁钧、孔广森、黄爽等都曾重新辑佚。现存《汉魏丛书》本、《艺海珠尘》本、孙氏问经堂本。

猜你喜欢

  • 满州小学集注

    六卷。汉本宋朱熹撰,明陈选注,《四库全书》已著录。清圣祖康熙命尚书顾八代翻译。世宗时,特命校对授梓,以资学习。雍正五年十二月,上亲为制序颁行,为满文本,内容与汉本相同。内篇有四:曰立教第一,明伦第二,

  • 诗陆氏疏疏

    二卷,清焦循(1763-1820年)撰。焦循,字理堂,江苏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清代著名学者,与阮元齐名。嘉庆六年(1801)举人,后隐居。著有《雕菰楼文集》二十四卷、词三卷、诗话一卷及《曲考》、

  • 磨盦杂存

    一卷。近人桑宣撰。桑宣字右声,号磨盦,宛平(今北京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为桑氏说经之作,由十四篇札记组成。内容为“《禹贡》《尔雅》《诗》谱九州同异质疑”,“三国经师传授源流考证”、“礼服问外

  • 王恭毅驳稿

    二卷。明王概(生卒年不详)撰。高铨编。王概,字同节,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明正统壬戌年(1442)中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恭毅。王概曾为大理寺卿,在参与审判定案的过程中,他平反了许多错案。《王恭毅驳

  • 中州金石考

    八卷。清黄叔璥撰。黄叔璥(约1680-1750),号玉圃,大兴(今北京大兴)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至常镇扬通道。其为监察御史时,曾巡视台湾。著有《中州金石考》、《南征纪程》等书。本书系其

  • 堆垛求积术

    一卷。清董祐诚(详见《割图连比例图解》)撰。中算垛积术自沈括、秦九韶、杨辉、朱世杰等人工作,多有建树。清陈世仁《少广补遗》对此作了总结性工作,引起了不少中算家的研究兴趣。董祐诚《堆垛求积术》(1821

  • 章江集

    五卷。清安世鼎(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安世鼎字铸九,汉军镶红旗人,生卒年不详。由保德州知州官至江西巡抚。著有《雪桥诗话》,并行于世。本集所收皆江西任上所作,安世鼎自辑历官奏疏、公牍、条告诸篇,后面

  • 李忠定集选

    四十四卷。宋李纲(1083-1140)撰。李纲生平详见《建炎时政记》辞目。此集共四十四卷。其中奏议十五卷、文十六卷、诗六卷、《靖康传信录》三卷、《建炎进退志》四卷、冠以本传一卷、行状三卷、为明万历中闽

  • 屈子正音

    三卷。清方绩(生卒年不详)撰。方绩,字展仰,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此书道光本题“邓廷桢、方东树订补”(方东树,绩子)。卷首为邓廷桢序,次为自序,下为全书目录。全书三卷,上卷《离骚》、《九歌》,中卷《天

  • 雁荡山樵诗集

    十五卷。明章玄应(约1475年前后在世)撰。玄应,字顺德,东瓯乐清(今浙江乐清)人。生卒年不详。恭毅公章纶长子。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任南京礼、工二科给事中,累官至广东布政使。其孙朝凤任福建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