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裕园笔语
十二卷。清李曰涤(生卒年不详)撰。李曰涤字亦白,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明朝岁贡生。《竹裕园笔语》是李曰涤的一部杂编之作,此书以编聚其平生杂著为宗旨,一记述《迩言》一卷,都是辨论分析事理之谈。二记述《虫草》一卷,三记述《梅草》一卷,以上记述均属识趣议论,其观点参考屠隆、袁宏道、陈继儒等学者之说。四记述《驱暑草》一卷,加以无富、无分、无过、无不过四论。五记述《余草》一卷,都是杂文之体。六记述《四书笔语》六卷。全书体例与章世纯的《留书》相似。《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传本少见。
十二卷。清李曰涤(生卒年不详)撰。李曰涤字亦白,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明朝岁贡生。《竹裕园笔语》是李曰涤的一部杂编之作,此书以编聚其平生杂著为宗旨,一记述《迩言》一卷,都是辨论分析事理之谈。二记述《虫草》一卷,三记述《梅草》一卷,以上记述均属识趣议论,其观点参考屠隆、袁宏道、陈继儒等学者之说。四记述《驱暑草》一卷,加以无富、无分、无过、无不过四论。五记述《余草》一卷,都是杂文之体。六记述《四书笔语》六卷。全书体例与章世纯的《留书》相似。《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传本少见。
一卷。清张潮(1650-?)撰。张潮,字山来,一字心斋,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以岁贡官翰林院孔目。有《昭代丛书》、《檀几丛书》、《虞初新志》、《花影词》。版本有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新安张氏霞堂刊
三十八卷。清周大璋(1671-1737)撰。大璋字聘侯,桐城(今安徽桐城)人,雍正二年(1724)五十四岁成进士,授湖南龙阳县。后因年老请改教职,选华亭教谕。生平湛深经术,尤工《左氏春秋》,贯穿融会,
一卷。五代冯翊子撰,年里生卒事迹均不详。《新唐书·艺文志》载:“《桂苑丛谈》冯翊子子休撰”。《宋志》同。《郡斋读书后志》载:“题云冯翊子子休撰,杂记唐朝杂事,僖昭时,当是五代人,《邯郸》云姓严。”疑冯
十卷。东汉张机(150-219?)撰,西晋王叔和(见《脉经》)编次。张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今属河南省南阳市)人。张机自幼喜医学,慕扁鹊之术,曾师从同郡名医张伯祖。精研《素问》、《难经》诸书,擅以前
叶绍钧编。叶圣陶(1894.10-1988.2)又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1912年中学毕业。1923年起先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曾任教于中学、大学,编辑《小说月报》、《妇女杂志》、《中学生
清裘琏(1644-1729)撰。裘琏,字殷玉,又字村,号废莪子,浙江慈溪人。少孤,年未壮,著作已等身。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时裘琏年逾七旬,遂乞归,以山水自娱,著作日富。康熙二
①不分卷。清钱人龙撰。人龙字友夔,江苏吴县人。肄业于学古堂。学古堂乃光绪初年所建。贵筑人黄体芳居官苏州时,有感于当时一般读书人得书、读书之难,于是聚书六万余卷,置于苏州正谊书院内,名之曰学古堂,招有志
十三卷。无撰者人名,英国人艾约瑟(Joseph,Edkins)译。艾约瑟,英国教士,汉学家。1848年来华传教。1880年被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聘为海关翻译。所译西方史书,在当时中国社会有一定影响。书
一卷。近代王国维撰。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留学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识渊博,对中国史料学、古文字,韵学、戏曲均有研究,参与《浙江续通志稿》编纂,撰
十一卷。明陆树声(详见《汲古丛语》条)撰。此书专辑陆树声所著杂说,共收书十种,每种为一卷,其中《陆学士题跋》为二卷,故计十一卷。一为《汲古丛语》一卷(附《国学训诸生》十二条);二为《适园杂著》一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