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闺感旧诗存
一卷。清郑贞德撰。郑贞德生卒年不详,广东香山人,郑礼堂之五女,黄仪彰之妻,早寡。清代诗人。此书有光绪三十年(1904)黄翼彰刊本。书前有刘玉麟所作序言,陈存志写有徵诗记事,黄翼彰撰写颂语及“七律”一首,《写怀诗》一首,还有外侄女所作序言及作者自序。共收《七律》诗四十五首。卷首题有“归江夏郡八十孀妇郑氏原稿”一行字样,书后附有《适弘农郡黄大侄女奉和步韵诗》二十三首,《题赠诗》有十三页。最后还有吴鸿鉴所作跋语。
一卷。清郑贞德撰。郑贞德生卒年不详,广东香山人,郑礼堂之五女,黄仪彰之妻,早寡。清代诗人。此书有光绪三十年(1904)黄翼彰刊本。书前有刘玉麟所作序言,陈存志写有徵诗记事,黄翼彰撰写颂语及“七律”一首,《写怀诗》一首,还有外侄女所作序言及作者自序。共收《七律》诗四十五首。卷首题有“归江夏郡八十孀妇郑氏原稿”一行字样,书后附有《适弘农郡黄大侄女奉和步韵诗》二十三首,《题赠诗》有十三页。最后还有吴鸿鉴所作跋语。
五卷。清单隆周(生卒年不详)撰。单隆周字昌其。明代杨慎曾撰《希姓》二卷。单隆周感到杨慎所撰仍有缺误,因此撰而补之。承《希姓》的体例仍以四声编次。每韵先列《希姓》原编,再列补入的人姓以及订正考误。
六卷。清徐乃昌撰。徐乃昌(1868-1936),字积余,南陵(今属安徽)人。清人以镜录著称者,钱坫《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所录不过二十五件,瞿中溶、梁廷楠,所录亦不过一百四十余件,即使清代内府所藏见于
二十四卷。清梁章钜(1775-1849)撰。梁章钜,字茝林,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道光间官至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梁章钜博学能诗,著有《经麈》、《夏小正通释》、《三国志旁证》、
二十二卷。明马朴撰。生卒未详。马朴,字敦芳,同州(今陕西大荔)人。万历四年(1576)举人。授景州守、补易州、擢襄阳知府,迁云南监察御史。事迹具详《(康熙)同州府志》列传。此编共古体诗一卷、四言古诗三
见《急就篇》。
不分卷。近代吴承仕撰。吴承仕(1884-1939)字斋(一作检斋),安徽歙县昌溪人。清末举人,曾应举贡会考,殿试录取一等第一名,分发为大理院主事,辛亥革命后任司法部佥事。受业于章炳麟,专治经学、小学,
一卷。不著撰人。天一阁书目作罗鹤撰,但书有自称“鹗曰”之言,则其名鹗非名鹤。《江西通志》载,罗鹗,宜黄人,嘉靖辛酉举人,官至思南府同知。当即其人。该书列周敦颐《太极图说》与朱熹之注,而申陆九渊之说以驳
无卷数。清王崧撰。王崧字伯高,号乐山,云南浪穹人。嘉庆进士,曾官山西武乡县知县。作者认为唐以前说易诸家所言河图洛书多为空言立说,毫无根据,而宋儒作河图二式,并列于经传,但不知从何处所得。此书据《东都事
一卷。清王筠(详见《毛诗重言》)撰。是书主要依靠黄叔琳注本来作解释,其对金履祥、张尔歧及黄说全谬者删之,是非互见者辨之,全谬而易惑后人者亦辨之。书前有咸丰二年(1852)自序,系为此书与它书同刻时总序
十二卷。元李冶(1192-1279)撰。李冶,原名李治,字仁卿,号敬斋,真定栾城(今河北栾城县)人。李遹次子。少时于元氏(今河北元氏县)求学。金正大七年(1230)词赋进士,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