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离骚解

离骚解

①一卷。清顾成天(生卒年不详)撰。顾成天,字良哉,号小厓,松江(今上海)人。雍正八年(1730)赐进士,授编修。官至少詹事、翰林院侍讲。著有《离骚解》、《楚辞九歌解》、《读骚别论》各一卷。另有《金管集》、《东蒲草堂文集》。此书专释屈原长诗《离骚》,编成于乾隆六年(1741)。注重事实考核,如“又何怀乎故都”一句,认为“故都”乃顷襄王迁陈地之楚都,而定《离骚》作于顷襄王时,近于《怀沙》的写作时期。对诗中“求女”一段有较详细论述,对本段地名也一一考查。认为“求女”“在争交邻之失计,正言不得,故隐言之”。意在批评怀襄二君娶女于秦。观点较新,可供参考。但过分重于句句字字之考核落实,难免有穿凿之病。有《花语三房八种》本。乾隆六年(1741)刻本,上海图书馆藏。《九歌解》并刻,后附《读骚列论》,不称“别论”,“附论”。前有顾氏《小序》,后有林全旭《后序》。②一卷。清谢济世(1689-1756)撰。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全州(今广西全州)人。官御史,声震天下。乾隆时官湖南驿盐道。《离骚解》仅注解《离骚》一篇。先解题,正文以大字书写,双行夹注,章有大义疏解,如归纳首章大义为:“首述世系及生年月日名字……”。书眉有批语,如“第一句便见无去国之义……”。篇末有乾隆六年(1741)作者《自跋》。书中基本观点,认为《离骚》是一部忠孝之书,曲解《离骚》本义,与方苞《离骚正义》观点相似,不足取。版本有清同治十一年(1872)徐维益等重刻《梅庄杂著》本,北京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年(1884)长沙梁家钰刊《梅庄杂著》本。

猜你喜欢

  • 西昆酬唱集

    二卷。宋杨亿(974-1020)编。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杨亿七岁能文,十一岁诏送阙下试诗赋,受宋太宗及大臣宠爱。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试翰林,赐进士。宋真宗即位,超拜左正言,参与编

  • 三余集

    四卷。宋黄彦平(约1141前后在世)撰。黄彦平,字秀岑,号次山,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人。生卒年不详,登宣和进士。靖康初(1126),因与李纲善,贬官。建炎初,官至吏部郎中,出提点湖南刑狱。其集“三余”

  • 读墨子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鸿庆字癯石,号艮斋,江苏盐城人。早年屡应进士不第,便绝意仕途,曾在本县担任教育会、自治会会长等职。他一生勤奋,著有《读诸子札记》二十五卷、《读礼志疑》五卷、《左

  • 性灵稿

    二卷。明朱师孔(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朱师孔,字时行,安徽徽州(今歙县等地)人。生卒年不详。家于湖北武昌。万历中岁贡生。是集名以《性灵》,系欲抒写胸臆不落窠臼之意。然师孔为吴国伦弟子,终不能脱七子

  • 中庸俟

    二卷。清陈运熔(详见《大学俟》)撰。是书以《章句》第一章为首章,第二章为第一章,又并第三第四第五章为第三章,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章为第四章,又以“诚者自成”至“纯亦不已本”为第二章。凡《章句》三

  • 空际格致

    二卷。明时西洋人高一志撰。高一志(?-1640),意大利人。字则圣,初名王丰肃,耶稣教传教士,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来中国,万历四十四年(1616)沈兴大狱,高一志被捕,出狱后始改今名。崇祯十三

  • 三山拙斋林先生尚书全解

    见《尚书全解》。

  • 净慈寺志

    二十八卷。清释际祥纂辑。净慈寺创建于吴越,至明天启间,住僧大壑,始修寺志十卷。清乾隆初,僧篆玉葺续志,裁去数十页,皆大辂椎轮之作。雍乾之际,屡奉特旨修葺,遂为东南巨刹。全志28卷,卷首谕旨、御制文、御

  • 本草乘雅半偈

    十卷。明卢之颐(详见《痎疟论疏》)撰。此书是卢氏在其父所作的《本草纲目博议》一书的基础上,历时十八年增补而成。乘为四数,每药之下原有核、参、衍、断四项说明,故称之为乘;称为半偈,是因此书于明末兵燹,原

  • 周易古占法

    五卷,《古周易章句外编》一卷。程迥撰。迥字可久,号沙随,生卒年不详。南宋应天府宁陵(今河南宁陵东南)人。受经学于王葆、茂德、喻樗,为龟山派传人。著有《易章句》、《周易外编》、《古易考》、《古易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