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经搜义

礼经搜义

十四卷。余心纯(生卒不详)撰。心纯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浙江嘉善知县,湖广黄冈县(今湖北)人。此书见《明史·艺文志》、《黄州府志》,书首有邹观光(《序》末题“万历壬辰吏部文选司郎中邹观光撰”)、黄□坤、黄洪宪《序》,及心纯《自序》。洪宪《序》云“请告归田,楚葵明余公(即余心纯)来宰武堂(即嘉善),得阅其《礼经搜义》。盖取熔经义,独摅心裁,间采说《礼》诸家,而发明其义,为博士制举作,故不屑屑于字训句释,而唯提要纂玄。诸篇中有缺而不录者,有略而不尽录者。至于郊社宗庙,以和神人;朝觐聘问射乡燕享,以善交际;慎终追远,以伸孝敬;宫室、车骑、玉帛、冠裳、鼎爵,以别器用;选俊造进,以与贤能;庠序胶(“教”)学,以育英才;絃诵羽龠,以修齿胄。先王之制所为法取乎天地,观变于阴阳者,靡不揭其要而明其义。大概伯鲁之《集注》,详于训诂,故浩瀚而不为繁;公之《搜义》,主于会要,故检括而不为略,均之有功于《礼》经者”(末题“碧山学士黄洪宪撰”)。此书于《礼记》只载明某节。如《曲礼》曰“毋”(即“毋不敬”)一节,“敖不可长”一节,《檀弓》“事亲有隐无方”,“事君有犯有方”各节,皆不全录经文,而本人对此有所见,则录于左,余皆仿此。但所谓“精义”,皆本汉宋诸儒成说,独创颇少。黄《序》所谓“缺而不录,略而不尽录”者,则《丧服》、《丧礼》为多,故《曲礼》、《王制》搜义,详于《檀弓》;而《曾子问》、《丧大记》诸篇,皆未录;唯其专重举业,故《王制》、《月令》之出于何时何人,皆不复辨论。唯《礼运》自“石梁王氏”后,多有诋毁。此书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二句,特明“正见公天下之义”。“货恶其弃于地”四句,一则曰,“圣世无私货之民如此”,再则曰,“圣世无私民之力如此”,尤为有识见。唯《礼记》四十九篇,此书所为“搜义”,只有《曲礼》、《檀弓》、《王制月令》、《文王世子》、《礼运》、《礼器》、《郊特牲》、《内则》、《玉藻》、《大传》、《少仪》至《乐记》共十二篇,未免缺略过多。《明史·艺文志》载余心纯《礼经搜义》二十八卷。此本卷数,仅十四卷,或有缺佚,亦未可知。但黄《序》已言明“为博士制举作”,邹观光《序》也言“所授业高足弟子,无不上第”。可见海内想望帐中之秘,愿从受其术业多也。此书专为举业而作,无可讳言。明代撰述有两大类:一则推重宋儒,阐发新义,而敢于疑经诂经;一则趋重举业,而于《丧礼》、《丧服》各经文,敢于删节。此书趋重专业,然披沙拣金,往往得宝,也不必过为鄙薄。即如“君子天下曰天子”一节,下言“事皆统于天子,政不出于私门。顾名思义,尊不可自轻,专不容他委,然后不负上天之托;而为克肖之子,不负下民之望,乃立人道之极”。简括精赅,涵容广博,虽属言封建国君至理之论,然终不可以后世规范古人。此书有万历二十年(1592)刊本。

猜你喜欢

  • 场居集

    二卷。《田居稿》一卷。《河上稿》一卷。明李化龙(1554-1611)撰。李化龙,字子田,河南长垣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累官工部右侍郎。卒,谥襄毅。著有《平播全书》,是集凡四卷。李化龙平生以善经

  • 周易本义补说

    五卷。清蔡绍江撰。蔡绍江字伯澄。蕲水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此书是蔡绍江奉父之命对朱熹《周易本义》所作的补注。因此其书体例为经文之下先列本义之注,蔡氏补说则低一格附于朱注之后。

  • 六礼或问

    十二卷。汪绂(1692-1759)撰。绂字灿人,号双池,清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汪绂生平《清史稿》已入《儒林传》。汪绂家贫曾至闽中为塾师,父殁方归。其后博览群书,于天文、舆地、阵法、术数、乐律无所不

  • 潜庄文钞

    六卷。清卜起元(1814-?)撰。卜起元,江苏武进人,布衣。文钞卷一有论周易、屯田、史论各篇;卷二至卷六,书简居其七、八,其中三篇呈林则徐,余若干或致郡守、或致县令,意在自荐入仕,其才堪用、其志可悯。

  • 日湖渔唱

    一卷。宋陈允平(生卒年不详,约宋末、元初时人)撰。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宋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宋亡后,征至元都,不受官放归。善诗词,与吴文英、翁元龙齐名。著有《西麓

  • 四书讲

    四十卷。清金松撰。金松字仞直,浙江嘉兴人。是书前有汪漋序、金松自序、看书十则以及例言。其书以讲为名,每章有总旨,每节有正讲,有析讲,其单句单节,自为一章者,只有正讲析讲而无总旨;或者虽分数节,而旨归显

  • 求阙斋读书录

    四卷。清曾国藩(1811-1872)撰。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省湘乡人。道光进士,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等部侍郎。曾从唐鉴、倭仁学习程朱理学。同治七年(1868)任

  • 疑疑孟

    一卷。清黄本骥撰。是书为司马光《疑孟》作。王充作《刺孟》,冯休作《删孟》,其书皆不传。今传者司马光《疑孟》一编,其持论虽辨而近于刻,转失圣贤之用心,《朱子或问》及《朱子文集》已驳之。本骥此书仿《刺刺孟

  • 明名臣琬炎录

    二十四卷,续录二十二卷。徐紘(生卒不详)撰。徐纮,字朝文,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副史。《明名臣琬炎录》系仿宋杜大圭《名臣碑传琬琰集》而作,以记载明洪武到弘治九朝诸臣事

  • 哭庙纪略

    一卷。清不著撰人名氏。是书所记,与《辛丑纪闻》略同,恐系一书而传抄为二者。《哭庙纪略》有嘉庆二十四年(1819)白鹿山房刊刻《丛刻三种》本,商务印书馆《痛史》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