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碑别字

碑别字

五卷。清罗振撰。罗振,字佩南,一字佩蘅,浙江上虞人。邑诸生。书前有光绪十一年(1885)罗振玉序及其所撰传略。书以五声分。每卷之中刺取两汉迄宋各种碑志、造像石刻,凡不见于字书之别字,依韵辑录。每一字后列别字,而以正体为训,以说明某某字皆为某字。全书要旨,纯以辨别字体的正、别为主。按字的原起,一字并不拘于一形,初无所谓哪是正字、哪是别字。周代中叶以后,诸侯各据,不统于王,列国文字,各从其声,各是其形。至李斯统一文字之后,称为小篆。许慎以小篆为主,而合之以古文籀文或俗体书今文,以作《说文解字》。于是论字体遂以小篆为正体,其余各体则为异体。许书以后,字体孳生发展,不见于许书的日益增多。于是小篆以外以及许书中没有的字,统称别体。而一切讹体坏体都杂厕其中,即本书所录的别字。既然本书是以辨别字体为主,应该专以别体为限,漫无区别,一律采录,体例似有不严。但本书对各种字体搜罗宏富,于读书识字,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有光绪二十年(1894)“食旧堂”刻本。

猜你喜欢

  • 西村十记

    一卷。明史鉴著。史鉴,明成化间松陵人,别号西村。此编十记一卷,内容为:临平山、宝石山、参寥泉、鄂王墓、飞来峰、韬光、三天竺寺、风篁岭、灵石山、烟霞洞、石屋洞、虎跑泉、玉岑山、六通寺、南屏山、玉泉寺、紫

  • 说文解字斠诠

    十四卷。清钱坫(1741-1806)撰。钱坫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副榜贡生,官乾州州判。对地理和文字学钻研颇深,善篆书,宗李斯,取法李阳冰,沈着苍劲。

  • 八指头陀诗集

    十卷。清代释敬安(1851-1912)撰。敬安,俗姓黄,字寄禅,号八指头陀。湖南湘潭人。幼年父母双亡。同治七年(1868)投湘阴法华寺出家,拜东林长老为师。于南岳祝圣寺从贤楷律师受具足戒。学禅守戒,遍

  • 四书私解

    一卷。清廖燕(1644-1705)撰。廖燕字柴舟,广东曲江人。清初民间学者,著有《二十七松堂文集》十六卷。是书不依传注,自出新解。如“先行其言”章,注云:“行之于未言之先,言之于既行之后,则而后从之”

  • 邃雅堂集

    十卷。《续编》一卷。清姚文田(1758-1827)撰。姚文田,字秋农,浙江归安(今湖州)人。高宗至天津,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嘉庆初,成状元,授修撰。入直南书房。上疏建议劝课农桑,免株连,

  • 镫窗丛录

    五卷。清代吴翌凤(生卒年不详)撰。吴翌凤字伊仲,号枚庵,吴县(今江苏东南部)人。嘉庆生员,好学,精于诗,著有《吴梅村诗集笺注》、《与稽楼丛稿》、《唐诗选》、《怀旧集》等书。此书是作者的札记,没有一定体

  • 玉剑尊闻

    十卷。清梁维枢著撰,梁维枢,字慎可,真定常山(今河北曲阳)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间举人,官工部主事。梁维枢为人怡爽轩豁,少年好牧猎,声酒驰逐燕赵之郊,折节读书,官禁林,被党锢,志气不少挫。归所居雕桥庄

  • 黔类

    十八卷。明郭子章(生卒年不详)撰。郭子章著有《蠙衣生易解》。本书为郭子章巡抚贵州时所辑,所以名曰《黔类》。但并非黔志,其实是一本隶事之书。共分三十六门。书中自序称取古今轶事僻事类之。经书人所共读者略,

  • 春秋贯摄

    二卷。不著撰人。全书分为上下二卷,共二册,卷端题“谦牧堂钞写”。第一册首页有“谦牧堂藏记”白文方印,及白文“继震”、朱文“又云”等小方印;末页有“守鹿杨氏世家”朱文方印。第二册略同,只是首页无谦牧堂印

  • 演礼私议

    不分卷、抄本。江永(1681-1762)撰。永字慎修,婺源(今属江西)人,清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长于训诂、校勘之学,深究《三礼》,撰《周礼疑义举要》,对先秦名物考释颇多创见。《礼书纲目》搜集散见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