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轩文编
一卷。清李光坡(1651-1733)撰。详见《周礼述注》。此集共收文二十篇,均为发挥性理、阐明经义之作。持论皆有所依,其论学主程朱理学,论理则以郑氏为主,论易则宗邵子,而兼取扬雄。此书《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介绍。
一卷。清李光坡(1651-1733)撰。详见《周礼述注》。此集共收文二十篇,均为发挥性理、阐明经义之作。持论皆有所依,其论学主程朱理学,论理则以郑氏为主,论易则宗邵子,而兼取扬雄。此书《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介绍。
六卷。清潘承焯,吴作哲修,王应亨纂。潘承焯,湖南安乡县人,举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任知县。吴作哲,甘肃阶州人,举人,乾隆四十七年(1782)任知县。旧志创修于明代县令胡会宾,康熙、雍正四次相继重
四卷。清刘星炜(1718-1772)撰。刘星炜字映榆,号圃三。江苏武进人。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迁侍讲,曾督广东、安徽学政,官至礼部侍郎。精选学,工骈体文。与袁衍、邵齐焘、孔广
共四卷(《石鼓文音释》三卷,《附录》一卷)。明杨慎(1488-1599)撰。杨慎生平著述,见《奇字韵》。此书卷一为石鼓古文,卷二为音释,卷三为今文。附录则为唐韦应物至明李东阳等所作石鼓诗,凡五篇。卷首
二卷。明朱闻(其生平不详)纂,赵宦光(参见《六书长笺》)删。是书所收之字,《说文》之外,凡古文、籀文、汗简及印章习见字体皆录之,以备治印参考之用,故名《印书》。其编次大致以物类为别,起于纪数字终于鸟兽
二十四卷。宋汪应辰(1118-1176)撰。汪应辰,初名洋,字圣锡,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省)人。绍兴五年(1135)进士第一,历官镇东军佥判,敷文阁学士,吏部尚书。学者称玉山先生,谥文定。著有《文定集》
一卷。清唐梦赍(1627-1696)撰。唐梦赍,字济武,号豹岩。淄川(今山东淄博)人。顺治进士,官检讨,因得罪权贵,罢官。著有《铜钞疏》、《禁粜说》等。是书针对当时开捐纳事例和停发各省俸工等款,提出了
四卷。明董其昌(1555-1636)书,陈钜昌(生卒年不详)刻。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董其昌少好书、画,临摹真迹,书学颜真卿、虞世南以及钟、王,行楷之妙,
法国人、天主教方济各会教士鲁不鲁乞(Guillaume de Rubruquis,约1215-1270,又译卢卜鲁克)的行记。1253年,鲁不鲁乞受法国国王派遣出使蒙古。是年底,他到达蒙哥汗冬季行宫,
四卷。明杨爵(1493-1549)。爵字伯修,富平(今属陕西)人,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以上疏极论符瑞下诏狱,七年始得释。其事迹见《明史》本传。《周易辩录》一书前有自序,题“嘉靖二十四(1545年)乙巳
七卷。《附录》一卷。元赵汸(1319-1369)撰。汸,字子常。休宁(今属安徽)人。长于经学,所著有《周易文诠》。晚年筑东山精舍,时人称东山先生。明洪武二年(1369)曾预修《元史》。汸门人汪荫裒辑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