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六帖
见《白孔六帖》。
见《白孔六帖》。
四卷。明唐枢(请参阅《宋学商求》条)撰,清王表正删辑。全书分讲学、论治、澄道、阐性四篇。唐枢之学纯出于禅宗,因此所言大抵空虚幻杳。此书所收,虽将其言辞太过者删除,但仍显偏激。收入《木钟台全集》中。
四卷。清刘绍攽(生卒年不详)编。刘绍攽字继贡,三原(今陕西)人。雍正中以诸生荐为什邡县,调南允,有政声。工诗文,喜讲古韵、方程句股,熟于史事并各代典制。著有《九畹集》、《周易详说》。是集凡四卷。所录皆
一卷。明王世懋(1536-1588)撰。王世懋字敬美,号麟洲,太仓(今属江苏)人。文学家。其兄王世贞,明著名文学家、学者。世懋嘉靖进士。父蒙冤昭雪后选南京礼部主事,历陕西,福建提学副使,迁太常少卿。《
一卷。明孔天允撰。孔天允,字汝锡,号文谷,又号管涔山人。汾州(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登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浙江布政司参政。此编是孔天允督学浙江时案临台州所作,故以霞海为名。所载诗三址四
六卷。《附录》二卷。共八卷。缪荃孙(1844-1919)辑。缪荃孙见《旧德集》条。辽朝书禁甚严,著作流传很少,亡国后典籍又多散佚。清人韩小亭曾辑录辽文,已散亡。清光绪中叶,缪荃孙总修《顺天府志》,于搜
八卷。不著撰人名氏。但自题为布粟子,又自题其号为凤台,不知其为何人。此书八卷,内容采自《管子》至《郁离子》等共八十余家,于每家各摘数语。自序中称虽不足于连篇大观,然终身玩之,愈觉有余味,故曰“布粟”。
二卷。明李本固(约1589年前后在世)撰。明神宗时有两个李本固。其中一个为临清人,万历壬辰进士。本书作者李本固,字叔茂,汝宁(今河南汝南)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大理寺卿,以言事罢归。李本固罢归后,郡守
一卷。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一号永观,浙江宁海人,近代学者。王国维于哲学、美学、文学、史学、训诂无所不精,实为一代学术宗师。晚年从事金文、甲骨文研究,主张以出
一卷。明夏完淳(1631-1647)撰。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右,号小隐,又号灵首(或灵胥),松江华亭人(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诗人,抗清将领。夏完淳是明末畿社首领夏允彝之子,少年英俊,秉承家学,拜其父之友
一卷。原题赵士桢纂,南汇吴省兰辑、德清车宸英校。据此书赵氏原《跋》,是书为备倭之作。其时此类书甚多,尤以郑若曾《筹海图编》为详。但郑氏书成于明世宗嘉靖末年,于东北朝鲜之路,似乎阙略,故特表而出之,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