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濯缨亭笔记

濯缨亭笔记

十卷。明戴冠(详见《礼记集说辨疑》条)撰。此书为戴冠杂记见闻之作,书末附载辨物、字义。初名《随笔类记》,后由都穆改题《濯缨亭笔记》,因戴冠自号濯缨而得。书首有嘉靖二十六年(1547)陆粲作的序,后有华察为之作的跋。末还附有《礼记集说辨疑》一卷。此书内容以杂记见闻部分较有参考价值,尤其是关于有明一代掌故制度以及他所居的苏州和掌教的绍兴两地方事迹的记载比较详尽,如周忱、况钟治理苏州的政绩,南京刑科给事中之上书论事,都可以作为研究明史的人的参考。明朝驿传的弊病是人所周知的,作者在“苏人诸役之害”条中对此记载尤为具体,他写道:“苏人诸役之害,无如驿传、马头、借债为甚。其始自永乐间文皇以北方民买马,当役艰难,暂令南方百姓代之,三年而复。故其后因循不改,至今百余年,南人非土著,不谙马性,皆转雇土人代役,马死,则为之买以偿官。驿吏及代役者,规买马之利,多盗减刍粟,马日羸饿死,所费不赀,于是称贷以继之。山东诸处民之狡猾无赖者,立券取数倍之息,先以贿结津要,约追得所负,则以其半奉之。故贪墨者,争为作书抵郡邑,每县动以万数,守令望风督责,民破产以偿,无所控诉。……”其关于吴中方言的记载也很详尽,其中有些成语现在已经不很通用,有些话与现在尚不相远,研究吴中方言的大可以拿来作为印证。其辨物、字义部分则大多抄撮前人成说,且常有疏误之处。有明嘉靖间华氏刊本,另有《濯缨亭笔记》一卷本,盖为残本,收入《续说郛》之中。

猜你喜欢

  • 普陀山

    二十卷。清秦耀曾撰。秦耀曾,字远亭,江苏江宁(今南京)人。普陀山,元盛熙明曾考之。明侯继高乃为志。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普济、法雨两寺,请人纂辑志书。稿成法雨随即付梓。普济又请朱谨、陈歔重加增削

  • 求一算术

    三卷。清张敦仁(详见《缉古算经细草》)撰。张敦仁读秦九韶《数学九章》知大衍求一术为中算至精成果,但仅见于秦书,然秦书无刊本流传而少为人知。为普及大衍之术他撰写了《求一算术》(1803年)。其书上卷分“

  • 陇蜀余闻

    一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王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死后因避雍正讳,曾改称士正,乾隆时诏命改称士祯。山东新城(今恒台)人,官至刑部尚书。王士祯论诗推崇盛唐,创立《神

  • 见沧文集

    十五卷。明茅瓒(约1551年前后在世)撰。茅瓒,字见沧,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举进士第一。官至吏部左侍郎。著有《见沧定集》。是集为其门人赵应元所编,其子藉吉校刊。凡

  • 诸儒语要

    二十卷。明唐顺之(1507-1560)撰。唐顺之字应德,号荆川,江苏武进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得第一名,授武进主事。后任翰林编修、春坊司谏。因触怒明世宗,夺官为民。东南倭寇作乱、被起用为南部东

  • 春秋年考

    一卷。自署天畸人。其生平、事迹不详。该书初成于天启甲子(1624),修订于崇祯辛未(1631)。仿《史记·诸侯年表》体例,以年为经,以国为纬,各记载其大事。但较为丛杂、凌乱。今辽宁省图书馆藏有明抄本。

  • 高苑县续志

    十卷。清古今誉修,刘大量纂。古今誉字蜚声,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人,岁贡出身,康熙四十三年(1740)任高苑县知县。刘大量,长白人,邑教谕。康熙五十五年(1716),古今誉乃集邑中绅士耆旧,采访遗闻,增

  • 桑弢甫集

    八十四卷。清桑调元(约1695-1771年)撰。桑调元,字伊佐,号弢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调元少有异才,下笔千言。雍正四年(1726)峰顺天乡试,后选举人,特赐进士,授工部主事。调元才锋踔历,诗文

  • 古韵学源流

    十二章。近人黄永镇撰。黄氏安徽合肥市人,章太炎黄侃弟子。卷首录太炎致永镇书,及黄永镇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一月题辞,云:“言古韵者不一家,自宋郑庠肇分六部,清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孔广森、王

  • 张邦昌事略

    一卷。旧题宋王称撰。《四库提要》云:“核其文,即《东都事略》僭伪传也,摘其一卷,别立名目,又改王偁为王称”。北宋靖康二年(1127)三月,金兵陷汴京,册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金兵北归后垮台,张邦昌后